近年来,西峡县着力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打造了“山城、水城、绿城”的宜居新形象。本报资料图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肖建中张华君孟向东刁良梓
大美南阳,美在西峡。其美若何?不亲历一番,是很难体会其中三昧的。
金秋时节,我们驱车从南阳市区出发,一个多小时后,便来到了位于南阳盆地西缘的西峡县。但见鹳河大道两岸杨柳依依,成群的鹳鸟或栖息林间,或翩翩起舞;往远处望去,鹳河上彩虹桥“长虹卧波”,桥下澄江如练,岸边的景观灯千姿百态,连空气中都有甜甜的味道。
西峡生态到底优良到什么程度?陪同采访的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说,西峡县地处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涵养区,森林覆盖率76.8%,出境水质达标率%。
这样一座会“呼吸”的生态之城,发展动力也十分强劲: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十佳”“十强”“十快”;多个“西峡制造”左右国内市场行情,多项“核心技术”成为业内“国家标准”;在南阳市综合考评中,更是多年稳居第一。
一座美丽如画的宜居山城,在留得住绿水青山的同时,工业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造就了金山银山,奥妙何在?西峡县县长周华锋答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西峡以生态为本,变现为发展资本,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生态农业富民强县
进入西峡县,沿国道一路西行,映入眼帘的是绵延数十公里的猕猴桃长廊。正值收获的季节,一行行、一排排的猕猴桃果树长势正旺,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子。
在猕猴桃核心生产区域五里桥镇黄狮村的果园里,种植能手岳建伟正忙着摘果子。“一亩果子就净赚一万多元,一年十几万元稳稳当当。”岳建伟扳着指头说,“楼房盖了,准备再换辆好车,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世界猕猴桃看中国,中国猕猴桃看西峡。
请看一组数据:西峡县野生猕猴桃资源分布面积40余万亩,年产量0万公斤,居全国县级首位。截至年,该县猕猴桃人工种植面积达12.5万亩,综合社会效益达到20亿元,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县级前列,产业链上的从业者超过10万人。
得益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等自然条件,西峡是公认的猕猴桃最佳生产区。早在上世纪80年代,西峡县审时度势,把猕猴桃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导产业来大力培育,着力把猕猴桃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目前全县已获得绿色认证基地3万亩,有机认证和认证转换期基地亩。
能与猕猴桃媲美的,当属西峡香菇。年,西峡香菇出口额达到6.5亿美元,出口量全国第一。西峡香菇无公害、无残留农药,符合出口免检标准,深受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欢迎,“西峡香菇甲天下”的美誉早已名声在外!
西峡这样做最初也是迫不得已。“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西峡要让农民富起来,就不能靠种庄稼为生,而必须走高效农业之路。他们因地制宜,以猕猴桃、山茱萸、香菇为代表,形成的“果、药、菌”三大产业,成为生态农业的点睛之笔。
西峡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把农田变成车间,实施标准化生产,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对农产品实行统一育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强力推进无公害有机种植。投资0万元建立了猕猴桃研究所,制定了猕猴桃生产技术规范,与中国林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5家权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买断了中国农业大学SOD猕猴桃生产专利。宛西制药投资0万元,在8个乡镇建立山茱萸GAP基地,公司为药农提供技术和农资支持,对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
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无公害山茱萸22万亩,猕猴桃12.5万亩,香菇产量20万吨,有30多种名优产品叫响国内外市场。山茱萸、猕猴桃、香菇荣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跻身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行列。
数据显示,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三大特色农业年产值达51.5亿元,对西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份额超过65%。
伴着秋风暖阳,漫步硕果累累的猕猴桃果园,穿行在灿若云霞的山茱萸基地,徜徉于菌香飘溢的香菇大棚,本身就是一种美妙的生态观光之旅,瓜果飘香的田园体验何等美好!
“生态防线”让工业飞奔
位于县城东北部丘陵地段的产业集聚区,是西峡县的“工业硅谷”。
焊接、组装、调试、下线……在河南环碧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个个形状各异、量身定做的“艺术品”,在工人师傅的精心雕琢下,走下生产线,运往全国各地。
正在车间指导生产的公司董事长刘宗泽告诉记者,这批设备是年的第10批订单,公司产品畅销河南、四川、湖北、陕西、浙江等地。
西峡县产业集聚区相关负责同志自豪地说,集聚区内的项目有一个共同特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他们自己取名曰“绿色项目”。正是它们,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后劲。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涵养区的西峡,早就为工业发展定了“调”:宁要生态环保的低速度,也不要破坏环境的高速度!来西峡投资的老板都知道,要想入驻西峡产业集聚区,必须过一道铁打的“生态防线”。
近年来,西峡县先后关停了水泥、造纸、玻璃等重污染企业家,依法取缔了小黄金、小石墨、小炼钒等“十五小”项目个,否决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新项目40余个。与此同时,经过遴选,一大批“绿色项目”、环保项目扎堆西峡,一大批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新项目正加速推进。
在位于集聚区的河南通宇新能源汽车公司,随着一声清脆的鸣笛声,又一辆油电混合新能源汽车下线。企业负责人程明奎介绍,年7月通宇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筹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项目。经过3年科研攻关,成功研制出电驱动变速器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拥有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相关技术专利十余项,获得年产0辆新能源动力专用车的批量生产资质,填补了南阳市整车生产的空白。
除此之外,瞄准新能源,西峡县新引进三江实业与西峡纳昂福新能源汽车合作投资6.9亿元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杭州热电集团与龙成集团合作投资5.8亿元的热电联产,华仪风能投资3亿元的风电装备生产等项目15个,合同引资70.4亿元,到位资金59.7亿元。
对于高端制造业,重点则是提档升级。西峡县抓好西排公司涡轮增压壳、众德公司机器人智能化改造、特材公司高温油气分离设备等38个“高新项目”,引导企业走生产智能化、产品高端化、品牌国际化道路。今年上半年,全县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73.8亿元、销售收入70.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
……
独特的生态优势,科学的生态理念,不但没有阻碍发展,反而让西峡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了先机: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家,产值亿元,连续七年综合考评南阳市第一,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荣获“全国可持续发展生态示范县”。
全域旅游让城乡一样美
徜徉五里桥镇白庙村,粮票、粮仓、纺车、豆腐坊这些老物件,让熟悉的乡愁扑面而来。这里是有名的“网红村”,一到节假日就进入“堵车模式”。
流连太平镇鱼库村的民俗宾馆则是另一种风情。外面原汁原味的农家,一脚踏进门,便可见古色古香、清幽雅致的茶室。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之美,让人顿时忘了今夕何夕……
好空气、好风景、好心情结伴,为群众带来了好“钱途”。年,西峡县乡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
早在十几年前,西峡就提出了建设“生态大县、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确立了“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峡县的旅游牌打得越来越响、打得越来越靓,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新的主线。
如今,西峡已建成开放以名园、名山、名漂“三名”为代表的特色景区17个,成为全省A级景区最多的县份,被评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县,构建起了“春可踏青赏花、夏可漂流避暑、秋可游园品果、冬可滑雪健身”的四季旅游格局,实现了由单一景区景点向全域统筹布局转变。
城市和乡村、街道和房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成为景区的一部分,整个西峡成为一道宜居宜游的风景。年,全县各大景区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综合效益37.8亿元,分别提高18.2%、26.7%。旅游业已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
采访结束时,我们漫步鹳河大道的堤岸,只见眼前水天一色、碧波荡漾,一派和谐美好的画面。西峡县将“生态”元素贯穿发展始终,不仅没有拖慢发展速度、挤压发展空间,反而抢占了先机,开辟出一片新天地,闯出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
这,不正是西峡大美的真谛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