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张治中通讯员陈红源
在河西村提起葛荣中,人们都称他为:“小葛”,不是因为他的年龄小,而是因为大家感觉只有这样称呼他,才能由衷地表达对他的亲昵之情。
葛荣中是西峡县水利局驻米坪镇河西村工作队队员,他的驻村扶贫故事能装三箩筐。
(图为小葛在贫困户乔正法家了解情况)
故事一细致的小葛
小葛生性细致,在水利局经常参与水利工程与水务普查,经常与数字打交道的他自然对数字特别敏感。“精准扶贫”工作涉及建档立卡、各种报表、各种数据,这让他的细腻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年度算帐,他对贫困户家庭收入帐可以精确算到千分位,因为上级要求十分位就可以了,他才恋恋不舍精确到百分位,而且还是“四舍五不入”。他笑着说:“这样更精准,脱贫脱的实,心里更踏实”。
写报告、制佐证材料,他常常为一个词,推敲来推敲去,比如说,到底是用“探访”还是“走访”,那个词才能更准确反应出脱贫责任组入户的准确意思?他总是斟酌来斟酌去的。
不论是入户还是与贫困户交谈,他总能通过人家语气、面部表情等细微之处体察其冷暖安危。一次入户,他发现五保老人刘金银上午9点多还躺在床上,马上预感到可能是因为头一天村里开展讲评会,使老人得了“黑旗”心里背上了包袱,一问果然是。于是马上进行一番耐心细致地开导说明,直到老人高高兴兴消除了心理负担。临走时,他把“黑旗”拿了回来。回到村部才说:以后进行“红黑旗”评比,咱们得考虑得再细致一些。千万要注意老人和心格内向的人的承受能力。
只有心细之人才能体察到这些细微之处。难怪村里贫困户有什么心事都喜欢找小葛说说。
(图为小葛在贫困户武玉良家查看饮用水质)
故事二熬夜没人能比的小葛
驻村扶贫,任务繁重,白天忙不完的活,往往还不能隔夜。比如上级催得很紧的数字或报表,比如各级扶贫检查前的诸多迎验材料。白加黑地干,河西村村部的灯,自然熄得都很晚。
河西驻村扶贫有三人,小葛年龄也已47,在三人中属中间。但他熬夜的能力是三人中最厉害的一个。熬夜熬到第二天凌晨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熬到凌晨两三点。
驻村第一书记年龄比他大好几岁,实在熬不住了,就心疼地劝他也休息。但活干不完,他人也劝不住。是啊,只有驻过村的人才能深深理解:“扶贫上了路,谁也拉不住”。
故事三偷偷摸眼泪的小葛
刚开始参与扶贫的小葛,也掉过眼泪。那是年他才驻村不久的事。说起那段往事,小葛至今记忆犹新。
初来乍到,小葛对“精准扶贫”这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当时还没来得及遍访贫困户。有一回深夜了,眼看第二天一早本单位十几个帮扶责任人就要进村入户,但给他们准备的有关材料还没着落:算帐表没着落,当时甚至连怎么算自己都不熟悉;贫困户家庭基本信息表没制好;各种档卡资料没完善;各种专业名词没搞清;各种逻辑关系没捋清;入户培训任务没理清……更何况小葛当时对电脑玩的并不很熟练,打字慢。又急又气又累的他,望着文案上堆积如山的资料,压力山大,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
深夜人静,疲惫无助的他,走出村部,站在村部桥头,扶栏远眺,黛山如牛,流水无语。仰天长叹时,心酸的眼泪禁不住已在眼眶里打转。
(图为中午也不休息的小葛)
故事四做好事不留名的小葛
年隆冬的一天傍晚,与小葛一起到米坪镇伙上,吃过饭,天已黑,一转眼不见他的人。等了好久才见到。一见面,他冷不丁冒了一句:“到底还是让人撞见了!”原来他上超市了。直到第二天,才在“米坪精准扶贫群”里看到小葛昨晚的秘密。原来,他看到镇上饭堂洗碗的地方没有抹刷的东西,偷偷跑到超市买了清洁球、挂钩,趁没人之际“溜”到水池边做好事去了。结果还是被路过的敬老院院长撞见。感动中,敬老院院长将小葛做的好事拍了照片,发到了群里,这次小葛想做好事不留名也难了。
贫困户郭书信患了肝病,几经住院久治不愈,想要动手术,但一时筹不到那么多钱。小葛与扶贫专干商量后,帮郭书信申请了“社会扶贫网”救助信息。信息上网后,小葛带头捐款,感动了无数身边人,大家纷纷解囊相助。有时候,感召的力量,就是不经意之间的润物细无声。
有一次在上山扶贫的路上,小葛坐在付驾驶位上,快上独阜岭时,突然看见一位老妇背着小孩艰难地赶路,他赶紧让车停下。一问才知,老妇人背的是发高烧的孙女,孩子的爹妈外出打工,一时着急,她只好背孩子走几十里的山路,去军马河镇卫生院看病。他马上将老人和孩子送到要去的卫生院。临别时,老妇问小葛是哪儿的人。小葛说:“我们是下乡扶贫的,就是专门来帮助别人困难的”。老妇人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每天晚上临睡前,小葛总是将村部卫生打扫干净才休息;每次出门,小葛总是将村部的灯、空调及时关闭好;时不时地,他从家里给贫困户带来救助衣物……
小细节,见人心;好事小,传真情。小葛驻村两年,行好积善连连。
故事五顾全大局的小葛
小葛是水利局驻河西村时间最长的队员之一。老队长换人了,小葛一度肩负着工作队的重担,新队长初来乍到,一时不熟悉情况,小葛实际上还是肩负着工作队的重担。不管局里怎么安排,小葛在河西村工作队一直起着顶梁柱的作用。面对工作职位,小葛没有二话,面对工作,小葛二话没有。在水利局驻村工作队中,挑大梁的是小葛,在河西村贫困户中,大家喜欢找的人是小葛。小葛常说:“驻村扶贫为的是自己的良心,干就完了,不计较那么多名堂。”
小葛扶贫两年,连续两年被米坪镇评为先进个人。成绩代表过去,口碑胜过金碑。
故事六军人风格的小葛
性格率直的小葛曾经当兵12年。如今参加扶贫,性格正直如初。面对贫困户各种各样的实际情况,他总能把握住原则标准,谁该享受什么政策,谁该增加什么帮扶措施,他心里很亮堂、胸中更有谱:吃透上级精神,始终坚持公正,绝不旁顾被左右。
年,河西村集体经济有了第一笔光伏发电收益。按上级要求,这笔钱要根据各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作有差别的分配。这个自由分配裁量权可谓不小,村两委把握不准,首先征求责任组长意见,责任组长认为光伏收益是村集体经济,一般说来应该由村两委定夺。为了防止优亲厚友和廉政风险的发生,驻村第一书记与小葛商量,还得由他出面把好这个关,因为大家都信服他的为人、知道他对全村所有贫困户情况了如指掌。紧要关头,小葛坚持正义、不怕得罪人,果断拿出了分配方案初稿,这个初稿经征求意见,大家都觉得很公正,没有什么意见,最后在“四议两公开”的程序中,顺利被通过。
故事七永远的小哥
与小葛一同驻村的,发现一个现象,他的头发从来没见长长过,不但没见长长,反而越来越少。也许是用脑过度,也许是劳神过度。但,无论压力多大,眼睛始终有神;纵使熬夜再多,从未熬红眼睛;不论睡得多晚,始终准点起床。勤快如小年轻,精神如小青年,这也许是河西村大人小孩都喜欢称他小葛的缘由吧。
这一点,连小葛自己也觉得奇怪。他说在水利局,同事们都称他小葛,驻村来扶贫,大家又称他小葛。他说自己已经不小了,什么时候才能被称为老葛呢?
其实,答案是明摆着的:还是称小哥好,因为称小哥,显得永远年轻可爱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