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上集镇关帝村蔬菜大棚里圣女果丰收

老界岭脚下的村民正在挑拣香菇

游人在内乡县王店镇瓜蒌扶贫基地里赏景自拍

粉黛乱子草吸引游客“打卡”

游客在伏牛山乡体验“金色童话”

小朋友们到画家村参观

西峡县丹水镇花海果香田园综合体变成花的海洋

直播南阳讯春日踏青赏百花,夏日高山避暑养生,秋天摘果体验农家风情,冬季采摘尝美食。

眼下,休闲农业正以越来越重要的“新贵”角色,搅热整个旅游市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所谓休闲农业,就是综合利用农村的资源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休闲、体验等多项需求的农业经营活动。一言以蔽之,就是一种“以农为本,创造新价值”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

市农业农村部门初步统计,全市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个。其中,农家乐个,休闲农庄61个,休闲农业园区53个,园林观光园19个,民俗村3个,资产总额16.5亿元,从业总人数6.8万人,带动农户8.6万户,年接待游客万人次,综合经营收入35.8亿元。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因地施策、循序渐进,突破休闲农业发展瓶颈,驾驭最新潮流、态势,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跨越性发展?记者就此进行了探析。

产业兴旺农业发展有“市值”

休闲农业是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天然融合体,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发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夯实一产的基础,推动二产两头连,促进三产走高端,让乡村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我市休闲农业萌芽于农家乐。此种新鲜事物一经出现,立即吸引了众多城里人的眼球。

石磨、石磙、石院墙、石护栏……南召县云阳镇东南的九里山下,坐落着一个“货真价实”的铁佛寺石头村,它的两个金字招牌吸引着八方来客:中国传统古村落和国家级美丽乡村。

踏着青石铺砌的石板路,42座民居依山而建,一渠清水穿过古村,茂林修竹,阡陌纵横,质朴别致的乡村美景一帧帧在眼前缓缓显露。

油桃沟,位于内乡县赤眉镇的东北川村和杨店村之间,全长12.5公里,呈环形通道,两端均出口于省道51线,油桃种植面积5万余亩,梅、橘上千亩,气候宜人,风景如画。宗北河、瓦庙沟河两条湍河支流呈环形从其间流过,使这里四季流水潺潺,塘坝相连,农舍相望,犬吠鸡鸣,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随着城市消费群体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市因势引导发展休闲农业,编制《南阳都市生态农业规划》,确立了“三圈四带十区”空间布局。

“三圈”为近郊休闲观光圈、远郊绿色产业圈、山区生态涵养圈;“四带”为G休闲农业产业带,G生态农业产业带、白河休闲观光产业带、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观光产业带;“十区”包括南阳花卉苗木休闲观光示范区、南阳国家高新科技农业示范区、宛城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新区都市田园休闲农业示范区、鸭河生态养生农业示范区、新野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镇平荷香渔韵特色产业示范区、水源地特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宛西生态林果农游一体化示范区、桐柏山特色林果产业示范区。

我市还出台《做好全市家重点都市生态农业园(区)培育工作的通知》《南阳市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措施,打造样板,示范带动。

全市休闲农业,点上有特色、线上有示范、面上有规模的休闲农业产业布局已总体形成,一幅幅农耕乡韵、田园福韵、山水美韵的生动秀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优美生态农村宜居有“颜值”

休闲农业是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金扁担”,可以让乡村的景观靓起来,同时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各种服务,让人们享受“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视觉愉悦。

走进位于国家5A级景区老界岭脚下的西峡县太平镇东坪村,柏油路连接村组庭院,山庄别墅掩映在花丛中,广场游园引来游客驻足……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乐不思归。

新野县新甸铺镇津湾村,我省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特色旅游村、文明新村,全村种植优质桃近万亩。每到3月,这里百花竞放,千树争艳,万亩桃园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来观光休闲,每年桃树盛花期和采摘期接待游客达到30万人次……

优美生态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让人们在亲近自然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这一思路引领下,我市把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紧密结合,不断改善村组道路、饮水、用电等基础设施,完善标识、标牌、参观廊道等配套设施。重点打造个休闲农业园区,总投资额6.4亿元,主要用于提升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则把市区和休闲农业景区相连,实现了市民下乡、农民出村的畅通安全。

加强运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等方面的培训,有效提高了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改善经营环境,提高管理水平,争创星级农家乐、农家客栈,休闲农业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之路。

与此同时,组织各县区主管农业工作的副县长、农业农村局局长、重点休闲农业景点负责人远赴成都,对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先进发展理念和经验做法。

如今,绿树成荫的乡村通道,鲜花点缀的游园广场,干净卫生的农村公厕……走进我市各乡村,处处可见生态宜居的新气象。

环境的改变掀起了返乡创业的热潮,感召那些从农村走出去的各类人才“归巢”创新创业。

比如,位于南召县崔庄乡王庄的鑫林源农综开发有限公司就是由南召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魏家安投资兴建的农综开发项目,位于猿人山景区腹地,是漂流项目后续发展的特色项目,融游山戏水、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也是该县打造全域景区化的一个节点。

环境的改变也让物流延伸,“互联网+旅游”的经营模式不断壮大,农家客栈、农家乐餐饮网络预订、网络代售景区门票、旅游商品和当地特色产品等业务,有效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壮大。

收入翻倍农民富裕有“品质”

国庆中秋假期,方城县望花湖周边吴沟村、庄科村,七峰山周边南王庄村、磨沟村等农家乐生意火爆,“吃山珍、品湖鱼、游农乐”成为当地一大特色,博望黄金梨、三环山软籽石榴、贾李庄冬枣等采摘园区也迎来游客小高峰。

西峡县丁河猕猴桃小镇、黄狮猕猴桃园、白庙农耕主题公园等田园风光,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采摘游玩。老界岭景区每天为游客准备了多场表演和吉他弹唱,老君洞为每位游客送月饼,提升了游客出游满意度……

“过去一直守着金山银山过苦日子,俺做梦都想不到自家能开得起宾馆,一年收入十几万元!”谈及眼下的好光景,西峡县双龙镇化山村伏牛山庄1号主人杜志涛笑得合不拢嘴。

数据显示,10月1日至8日,全市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8亿元。以“家庭旅行团”为主的散客成为旅游市场主力军,自驾游、乡村游、红色旅游成为游客主流。

这些,只是休闲农业带动我市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休闲农业大大延伸了农业的产业链条,带动了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建筑和文化等关联产业发展;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还能把特色农产品变礼品、特色民俗文化和工艺变商品、特色餐饮变服务产品,增加了经营性收入。一些地方把民房变民宿,农家庭院变成农家乐园,增加了财产性收入。

多元化的休闲农业业态丰富了乡村旅游市场,满足了广大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吸引着大量游客涌入农村,回归自然,休闲观光。同时,游客把现代化城市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信息带到农村,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了乡村文明,加快了乡村建设。

休闲农业真正让农民“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有念头”:

唐河朱店生态园,发展无公害葡萄余亩,带动18户农户、30余人,开展葡萄的种植和农家乐服务;

新野津湾村,优质桃亩均纯收入达到元,规模产值达到万元;

西峡化山村,建成了多套农家别墅和农家宾馆,修建了高档次的文化广场,开辟了龙河漂流项目,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综合年收入万元,人均旅游收入1.2万元;

宛城区大山农游一体化示范园,建设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采摘生态岛、垂钓生态岛等,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营业额万元,安排当地村民多人就业,年人均收入万元以上,成为我市新型农民培育基地,承担着宛城区职业农民培训、大众创业培训等国家级项目……

当下,越来越多的农民乘着休闲农业的春风,搭乘乡村旅游的快车,将家门口的好山好水变为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产业优化乡村振兴有“气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居民收入提高,人们对回归自然的休闲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休闲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我市休闲农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依旧面临着总量小、特色旅游体验项目策划欠缺、开发模式非常相似、管理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还没有真正形成大经营、大发展、大产业的局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市具有地形地貌、生物资源、产业类型多样性的特点,田园风光秀丽,农业资源丰富,同时人文历史积淀深厚,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发展休闲农业需要坚持规划与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相结合,与自然人文景观、城镇发展、生态建设等相结合,科学编制县区、景区、景点发展规划,形成串点成线、连片成带、集群成圈的发展格局。”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主任张利平建议,我市应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特色产业等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型、度假型、康养型、创意型、科技型、服务型的休闲农业景点,“即围绕月季、玉兰、荷花、桃花等赏花,猕猴桃、葡萄、草莓采摘等,集果菜种植、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积极打造农业生态游游;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突出乡愁文化特色,推动美丽村庄串点成线,打造美丽乡村游;围绕丰富的历史遗存、农耕文化,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游;围绕红色革命遗址、古村落,打造红色游。”

休闲农业项目在农村,许多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发展需要。长期驻村扶贫的宛城区扶贫办副主任田永正、西峡县双龙镇干部刘剑飞等认为,应扶持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业园、休闲农业合作社,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乡村旅游道路建设,实现特色农业加速发展、村容环境净化美化和休闲服务能力同步提升。

“要进一步整合信息发布资源,搭建多媒体、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发布平台,加大休闲农业的宣传推广力度。重点推出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通过专场促销、旅交会推介、旅行社外联促销、网络营销平台推介等多种方式加以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体验南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专家江淑洁说。

实践证明,农旅融合必须向深度拓展延伸。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必须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定位、以“绿色”为导向的发展方式、以“文化”为灵魂的发展特色,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唯如此,休闲农业方能实现“处处是景区,家家是宾馆,人人做旅游”的目标。(部分图片为资料照片)

记者陈琼文/图

编辑:冯长顺

审核:周若愚

终审:柏伴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