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乡县衙,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们都要在县衙的大堂前拍照留影,这是因为大堂不仅是内乡县衙的主体建筑,更是内乡县衙建筑群的地标性建筑。
大堂建筑及功能
大堂也叫公堂、正堂、公厅、正厅等,是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和公开审理重大案件、迎送上级官员的地方。它高大雄伟、古朴肃穆,尉为壮观,矗立在高于地面二尺余的台基地上,为单檐飞橼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22.3米,进深三间,12.37米,总面积.8平方米。大堂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明洪武二年()重建,崇祯十五年()遭李自成农民军毁坏,康熙五年()又修补,咸丰七年()被捻军毁坏,清光绪十八年()章炳焘重建,沿用至今。
大堂是整个衙门的中心建筑,它和二堂、三堂组成了县衙中轴线上的三大主体建筑,分别比附北京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建筑而成。在明清时期,知县为了加强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和政治影响,对大堂内的办事活动非常讲究,除了重大活动外,以期“日与百姓相见”,有时对某些“不逞之徒”要“坐大堂对众杖之”,甚至“示以不测之威”,以惩一儆百,教育多数百姓,由此可见大堂的重要作用。其他如新官到任、排衙、鞭春、送学、宾兴等,都要在大堂进行活动。
在大堂的正上方悬挂着“内乡县正堂”行楷金字匾额,堂前黑漆廊柱上有抱柱金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此联是清康熙年间刑部尚书魏象枢所写,在古代封建社会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掌控着一县行政、立法、司法大权的知县,在缺少外部有效监督制约的情况下,仍以这幅清代名联作为座右铭,时刻自重、自省、自警和自律,其精神诚然可嘉。
大堂内部陈展
堂中央有一设施叫“暖阁”,是专为知县审案设的公堂,正中摆放着三尺公案,上面放着审案用的文房四宝和红、绿头签。绿头签是捕签,用来捕人的;红头签是刑签,下令动刑的。在这里签和签筒还有一个妙用:一个签筒的容积正好是户部颁定一斗(毫升)米的容积,一支签的长度也正好是一尺(32厘米)的长度,如有短斤少尺案件发生,知县当场即可衡量,若奸商为财不仁,当堂就给以杖责或罚以重金。
正面屏风为可供开启的格扇,供重大礼仪活动时官员穿堂而过,上绘“海水潮日图”,寓意为官者要明如日月,清似海水。图上的飞鸟叫“白鹇”,是正五品文官的标志。过去一般的县设的是七品官,而内乡规格较高,设的是五品官。主要是因为内乡地处在鄂、豫、陕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另外,内乡过去统管辖区较大,它统管了现在的西峡全境,以及淅川东南的几个乡镇,所以封建时代在内乡为五品官者不乏其人。暖阁顶棚中心大方格内为太极八卦图,意为内乡县衙是按堪舆学说八卦方位图的含义而进行布局设计的。
周围44个小方格内,各绘一只仙鹤朝中间圆心飞去,象征周天子划天下为方圆。暖阁前保存两块明代跪石,一块为原告石,一块为被告石,因为有的案件涉及有同案犯,所以被告石比原告石长。原告石完好无缺,被告石伤痕累累,由此可知当年不知有多少人被屈打成招或当场打死。县志记载,营建内乡县衙的知县章炳焘在堂讯时“往往一笞数千,甚而有立毙杖下者。”他在内乡历任九年,把内乡治理得很好,但行刑过严、滥用刑法是其一大过。
大堂东梢间为“简房”,简书(即简房师爷,属礼房管)在此负责知县出巡时的仪仗、公文夹等,平时收管青旗、蓝伞、蓝扇、大铜锣等器物。西梢间为“招房”,招书(即招房师爷,属刑房管)在此负责知县升堂审案时所需的朱笔、墨笔、铁砚以及原、被告供词笔录等。
清代知县升堂前,先由书童将醒子(即惊堂木)、朱笔、墨笔、红黑两个砚台、笔架、红绿头签、签筒等一应用品摆放于公案上,将印盒、印垫放在印架上,将朱、墨都研好待用。然后衙役传唤原告、被告、干练佐证一切人等到齐后于班房待审,招房将原被告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事由等填入表格内,一切都准备完毕后,刑房、招房、站堂衙役排衙,齐喊堂威,堂役击堂鼓三声,知县身着官服从暖阁东门进来,入座后开始审讯,用朱笔点名,刑书唱名,皂役传唤,原告跪东边跪石,被告跪西边跪石,有功名的巨人、秀才、官宦之类,则面向外跪于大堂前的滴檐上,或者站着不跪。
所谓“礼服君子,法治小人”。等到确实证明他有罪时,命礼房师爷摘去其顶戴花翎,革去其功名,然后才面向知县跪石。对于拒不认罪的,施行笞杖刑讯,有招书记录口供,知县亲自点朱加印,批出判词。审理完毕后,知县再由暖阁的西侧退堂,这是衙役再击鼓三声,叫做退堂鼓,至此,整个堂审结束。
大堂仪仗
暖阁旁靠墙摆放的是知县下乡出巡时用的仪仗,这些都是权利和身份的象征。清代五品官的全副仪仗包括青旗、铜棍、蓝伞、蓝扇、皮槊、官衔牌、鸣锣开道时所敲的锣。锣的锤数是根据官职的品级而定,三品官以上的敲七至九锣,四品官以下的敲五至三锣,七品官敲三锣半。所谓的半锣,就是将锣敲响后立即用手捂住,没有回音即可。老百姓听到锣声后,坐着的要站起来,扎白头巾的要取下来,以表示对知县的敬重。县官的仪仗除了他本人使用外,如果他的母亲和夫人来了,要打着全副仪仗大张旗鼓地去迎接;而他的父亲来了,只能和常人一样悄悄地进来。这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妻以夫荣、母以子贵的封建礼教。众所周知,过去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能做官,但他们丈夫或儿子做了官,皇帝就会封她们为“诰命夫人”等称号,这也是对妇女们“三从四德”的一种补偿和奖励。
整个大堂是内乡县衙最高大雄伟、最核心建筑,它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几经风雨却奇迹般地得以完整保存,幸运的成为一处弥足珍贵的历史标本,对于我们研究古代政权建设和古典建筑的艺术风貌以及衙门文化,无疑都具有重大作用。
?点击查看安达约车最新车次
联系我们
曝料投稿(请加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