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阳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出台。《方案》提出,到年,我市将基本建立以体育场地设施服务、体育活动服务、体育指导服务、体育组织服务、体育信息服务、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到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南阳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7%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居于全省前列。
构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
大力发展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支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健身活动,鼓励发展在社区内活动的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
每个社区至少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社区、行政村服务体系,在保证每个社区、行政村有1名专(兼)职体育专干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让每个社区、行政村至少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育一批融入社区、行政村的基层体育俱乐部和运动协会。进一步加强社区、行政村健身活动站点布局建设,引导体育社会组织下沉社区、行政村组织健身赛事活动。实施社区、行政村健身设施夜间“点亮工程”。
各级训练单位场馆场地面向社会有序开放
各级训练单位场馆场地、健身设施面向社会有序开放。建立优秀运动员进校园、进社区制度,定期在中小学校、社区开展一定时间的健身指导服务。加强高水平运动员对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帮扶指导。
建成城镇社区10分钟健身圈
因地制宜,实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建成城镇社区10分钟健身圈,实现县(市、区)体育场、室外体育活动广场、体育馆、游泳馆(池)和全民健身综合馆全覆盖,全市所有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都建有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并逐步向较大自然村和居住区延伸。
推动体育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
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推动体育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在现有郊野公园、城市公园中因地制宜配建一定比例的健身设施。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破坏生态、不妨碍行洪和供水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利用山地森林、河流峡谷、草地荒漠等地貌,建设特色体育公园,在河道湖泊沿岸、滩地等地建设健身步道,并设立必要预警设施和标识。“十四五”期间,每个县(市、区)新建或改扩建1至2个以上体育公园。
加强户外运动配套设施建设
支持县(市、区)依托城市公园、沿河沿湖地带、郊野山地等良好生态资源,高质量建设冰雪、山地等户外运动营地及健身步道、登山步道、骑行道等设施。加强户外运动目的地与交通干线之间的连接,完善停车、供电、供水、环卫、通信、标识、应急救援等配套设施。公共户外运动空间可配套建设智能化淋浴、更衣、储物等设施。鼓励建设符合环保和安全等要求的气膜结构健身馆等新型健身场地设施。
形成中原冰雪运动综合体
坚持“均衡配置、严格预留、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原则,改造提升西峡、南召、方城等县(区)的现有冰雪场地设施水平,完善其功能。加大冰雪场地设施供给,科学规划建设一批公共滑冰馆、室外滑冰场、轮滑场、陆地冰球场(馆)和滑雪场等(类)冰雪运动场地,普及开展(类)冰雪运动;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运营冰雪场地设施。加快推进西峡县太平镇省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示范单位规划实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冰雪运动特色品牌,形成中原冰雪运动综合体。
推进健身设施绿色低碳转型
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提升行动,推广绿色建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实施节能降本改造,加快运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场馆管理和赛事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高品质自行车、射击等专项运动场馆。体育场馆建设要与城市风貌、城市文脉、城市精神相适应。户外运动设施不能逾越生态保护红线,不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运动场景。
推动健身场地全面开放共享
持续推进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开放可用于健身的空间,做到能开尽开。已建成且有条件的学校要进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体育设施安全隔离改造,新建学校规划设计的体育设施要符合开放条件。鼓励学校体育设施实行免费和低收费政策对社会开放。支持第三方对区域内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进行统一运营。严格执行学校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校园安全。鼓励私营企业向社会开放自有健身设施。
来源:南都晨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