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上海青年报」

《进逼清北,“碾压”,师范分数线飙了》一文最近刷屏朋友圈。在天津,一所师范院校以超过分的录取线,逼近地位。在浙江,一名考生以全省名以内的位次,选择了既非也非的师范院校。在云南,师范类院校成为不少考生心目中的志愿首选……

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的比例正强势走高,绝非一地一城的个案。在上海,今年,两所师范院校同样迎来优质生源,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年上海高考投档线跃升至申城高校第三。

青年报记者刘昕璐

“碾压”一众高校

师范院校分数线,各地都在飙

新一届大学“萌新”开学报到在即,今年看来,师范专业可谓火出了圈。在天津、浙江、云南等省市,部属师范院校的专业组投档线飘红,非部属师范院校也出人意料。

以天津市高考提前批录取情况为例,高校华中师范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高达分,只比北大的分低13分,这分数足以“碾压”一众高校。高校东北师范大学分数线也高达分,与北大相差仅18分,不输东北任何一所高校。

在上海,今年华东师范大学整体生源质量持续稳步提升,上海生源质量提升尤为突出。从高考统招录取分数位次来看,学校在全国各省录取情况表现稳定,文科生源质量始终保持在高水平,理科生源质量提升显著。招生办的数据显示,在上海今年综评批次和普通批次投档最低分首次超越同济大学,这一表现,也让“历史性易位”的评论不胫而走。教务处处长、招办主任孟钟捷介绍,总体上,华东师范大学今年的录取分数线,参照往年情况来看,在保持稳定的情况上略有上升。

上海师范大学作为市属师范特色高校,今年的生源质量同样整体稳中有进,优势专业表现突出。“在师范类生源主阵地上海,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数量质量双提升、整体比例与高质量生源比例双突破的亮眼成绩。同时高分考生(分数以上,排位位以上)过百人,较前2年翻了一番。高分段考生数量及比例,均创我校历史最好成绩。”学校招生办主任李钊辉难掩欣喜之情。

除了师范专业,上师大今年的艺术类专业录取新生中,还涌现出一批“拔尖”生源,如浙江省舞蹈学录取的最高分在浙江的综合分位列全省第一;贵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录取的3位学生,以及浙江、江西、黑龙江三省录取的音乐学师范专业最高分学生,综合成绩均达到所在省份的全省前10名。

“师范门”难进了,网友们却击节叫好,认为这是好事,是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应有的样子!

受到年轻人认可

“教师”作为职业选择的吸引力在逐步提升

上海市行知中学高三毕业生沈云轩今年以分的总分(上海高考总分分)步入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专业。沈云轩感慨,自己的一路求学,能越来越感受到一些优秀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能够影响更多的青少年人群,真是蛮有意义的一个职业,我也愿意成为这样的人。”

柴玉玺是河南考生,毕业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龙乡路1号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今年她以分(河南高考总分分)同样被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专业录取。她从小就崇拜站在讲台上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教师形象,因此在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处填报了华东师大,而她的父母也十分认同教师这一职业。可以说,在志愿填报上,一家人没有丝毫分歧意见。

师范专业缘何火出圈?孟钟捷分析,考生对高校的选择,与高校所处地域、高校声誉与专业特色都有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地处上海,又是沪上四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高校之一,一流专业众多,吸引着全国广大学子前来报考。同时,华东师范大学是一所教师教育引领的综合性大学,“师范”标签肯定是影响考生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师范热”的出现还同政策导向与社会环境变化相关。近年来国家教育政策导向与扶持,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就业形势的趋向,都使得“教师”作为职业选择的吸引力在逐步提升。就业趋势影响志愿填报趋势,也是今年影响师范类高校和专业招生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实中,近些年,教师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显著提高,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受到年轻人认可,成了人们眼中有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的工作。“年就业蓝皮书”显示,中小学教育人员无论是从业初期,还是毕业三年后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都是较高的。可以看到,口碑和幸福感方面,教师职业确具吸引力。

[教育强国]

培养教育理想信念坚定

教育教学素养出色的准教师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当下,国家层面在频频出台惠师政策,推进强师行动,提出要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大力振兴教师教育,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攻读师范,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增强优秀人才从教意愿,提升教师从教动力。

高校作为准教师的培养地,同样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孟钟捷强调:“教师教育是华东师范大学的重要办学特色。学校不断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希望我们的师范生成长成为:具有教育理想信念坚定、学科专业知识出众,教育教学素养出色,能够适应并引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专家型教师和未来教育家。”

在上师大,学校还开出“微专业”,由各个师范专业提供核心课程,支撑不同院系的师范生跨专业选修,类似于“第二专业”辅修机制。同时,在学校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联合体)课程中心,每年超过名师范生选修相关模块,为将来“中小幼”青少年科技创新课程练好基本功。当下,师范生的信息化素养,特别是利用人工智能支持教育教学的能力,同样成了师范生培养的重中之重。SourcePhstyle=display:none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