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养生地,南阳老界岭”。
中秋,位于河南西峡县太平镇的国家5A景区老界岭,安静了下来,少了夏日都市游客的脚步,似乎要喘气生息,但粉黛山峦随太阳脚步的挪动,如多副灵动的水彩画,不断变化,一时儿一个色彩,一时儿一个画面。9月20日,记者一行走进深山,寻访山之娇子。
留住绿水青山,就是留住了金山银山。老界岭山脚下太平镇东坪村的人们“靠山吃山”,依山顺势,百家农家宾馆散落在沟沟岔岔、山前水畔,69号农家宾馆就是其中之一。
“稀客稀客,赶紧,屋里坐,屋里坐。”风风火火回来的中等身材妇女边停摩托,边招呼我们“堂屋”里坐。说话间,几杯热腾腾的蜂糖金钗茶端了上来,“路跑多了,容易上火,这茶去火。”
热情大方,动作麻利,精神十足……随行的乡镇干部介绍,她就是69号农家宾馆的主人——“秋嫂”。
“秋嫂”,东坪村6组人,名叫陈秋侠,今年51岁,是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丈夫刘均突发脑溢血后丧失劳动能力,给陈秋侠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从此,陈秋侠跌入人生低谷,“秋嫂”称呼便不胫而走,代替了其名。
“秋嫂”顶起一个家
15岁的“秋嫂”初中毕业后,开始在村里幼儿园教学,年,她与同村青年刘均相爱结婚。当时,虽然工资待遇在几十块钱,但她干得认真充实,有份体面职业,也算心里踏实。就这样,她一干就是19年。
婚后,“秋嫂”育有两个男孩,大孩叫刘典典,二孩叫刘志远,二人相差10岁。两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秋嫂”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对小家庭充满了希望,她相信通过不断奋斗,这个家庭会越来越好。
但是,丈夫刘军脑溢血后,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的顶梁柱坍塌了。
“看看他现在的样子,我心里难受,但会照顾他一辈子。”“秋嫂”说,“每天需要穿衣、脱衣,端饭喂药,吃喝拉撒我都离不开身。”
“人成这个样子,脾气也变坏了,别看他现在坐着不说话,一点不如意,就冲着我发火、骂人。”“秋嫂”说着感到一肚子委屈,无处倾诉。
年前,也就是丈夫病倒到评为贫困户之前这段时间,“秋嫂”精神状态非常糟糕,感到生活无靠无助无望。
“两个孩子上学要费用,病人看病吃药要费用,家庭日常开支要花销,钱从哪来?”“秋嫂”说,“我就是浑身是铁,也打不出几个钉。”
“秋嫂”每年只能在景区就近卖门票打工、在生意最好的6号农家宾馆帮工,山茱萸收获季节,一株不落采摘茱萸,一年几项也收入也不到万把块钱。年年收不抵支,就这样勉强运转着这个家庭。
“最难的日子,还是在年丈夫得病当年。”“秋嫂”说,自己住房是几间破旧砖瓦房,与全村农户新盖的农家宾馆很不协调,很不长脸。“秋嫂”在最难时做出一个“重新建房”决定。
建房?丈夫住院花光了积蓄,钱从何而来?“秋嫂”觉得丈夫成了“废人”,在村庄人面前也“断了脸”,左邻右舍钱借给你,靠啥还?
兄弟姊妹是同胞情,最好理解沟通支持。于是,“秋嫂”为建房的事首先奔走在8个“同胞”间。
就这样,年下半年,在最艰难的时刻,秋嫂”依靠兄弟姊妹和左邻右舍的帮助,建起了一层8间砖混平房,但同时,“秋嫂”欠下了10余万债务。
“秋嫂”绕过门前坎
年开始,在西峡县委、县政府,太平镇党委和政府对景区农家宾馆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东坪村80家首批规范性农家宾馆如雨后春笋般座座拔地而起,游客越来越旺,家家宾馆收入年年翻倍增长。
村民们依托景区,发展农家宾馆,个个“腰包”鼓起来了,户户挣得“盆满钵满”。“秋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年,精准扶贫好政策逐户落脚。党的温暖阳光穿越万水千山,普照到老界岭山脚下,沐浴着“秋嫂”一家,“秋嫂”被评为贫困户。
从那时,镇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村干部、包户帮扶干部成了“秋嫂”家的常客,他们召开“板凳会、炕头会、饭桌会”,从思想上给“秋嫂”打气鼓劲,从行动上给“秋嫂”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年度增收计划,帮助“秋嫂”摆脱困境。
“秋嫂”家的帮扶责任人鲁其欢,根据“秋嫂”家致贫原因和实际情况,首先给“秋嫂”办理了低保、残疾证、长期慢性病卡等,提供了村部保洁公益岗位;根据“秋嫂”种植有棵山茱萸,结合“宛药”扶贫模式,帮助“秋嫂”加入宛药爱农菌果药合作社,利用扶贫贷款10万元投入合作社,每年“秋嫂”一家可享受到元政策红利,同时,“秋嫂”发展山茱萸中药材产业,宛药公司还可以提供免费种苗、免费送有机肥、农药、技术服务和根据市场价按每市斤5元提高收购价格的“四免一提高”优惠政策,有这些政策性收入保障和产业扶持措施,“秋嫂”一家年收入稳定在元左右。
“真是感谢党和政府,拉一把,我就站了起来。”“秋嫂”感激地说,“光病号每月的药费,我都减轻了90%负担。”
基本收入有了保障,“秋嫂”急在心里的事,又搅动起来。“别人能发展农家宾馆,我也要试试。”“秋嫂”的想法引来邻居和兄弟姊妹的一片反对,纷纷议论说,“不行不行,一是房子条件不具备,二是没人相忙,一人忙不下来。”
“秋嫂”的想法和鲁其欢不谋而合。说干就干,鲁其欢请来了民宿策划设计专家,帮助“秋嫂”设计改造房间,按照简约经济原则,1个多月时间,“秋嫂”的一层农家宾馆改造完毕,8个床位布置的规范有序。
年,一个夏日旅游季,“秋嫂”淘到了旅游收入“第一桶金”,当年收入4万余元。备菜、炒菜、洗碗刷筷、拆洗被单、迎来送往……整个夏日,“秋嫂”忙得像个打转的“陀螺”,村民们也笑称,“秋嫂”称呼不合适了,应该改口“夏(侠)嫂”了,面对村民,“秋嫂”开始舒展了愁眉。
“秋嫂”开启一片天
年,“秋嫂”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当年,“秋嫂”被该镇党委和政府评为“奋斗之星”,让她披红戴花,登台讲述脱贫故事。在“秋嫂”典型的带领下,东坪村7户贫困户,除4户五保贫困户外,3户一般贫困户均依靠发展农家宾馆增收脱贫。目前,该镇有32户贫困户通过旅游收入走上增收脱贫路。
“秋嫂”的脱贫故事在媒体报道后,引起南阳市扶贫办高度重视,并派南阳电视台摄制组专门拍摄“秋嫂”励志事迹,刻录光盘,发至全市各县乡镇村,学习“秋嫂”好典型,在社会上引起较好反响,激发了全市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秋嫂”的故事还没讲完。“二层是年摞的。”鲁其欢说,“秋嫂”吃上“旅游饭”尝到了甜头,在政府的帮助下,又贷款10万元,加上向亲戚朋友借款10万元,一共花了20余万元。现在,“秋嫂”的农家宾馆日住宿接待能力近40人,每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左右,村民说,“夏嫂”变“福嫂”了,脱贫致富走上康庄道。
据悉,目前,该县已发展农家宾馆多家,仅去年全县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7.8亿元。全县6个乡镇、40多个旅游专业村,1.5万农民变成了小老板、经纪人。其中,东坪村农家宾馆已发展到家,拥有床位张,旅游从业人数占全村人数的一半以上。每到七、八月份旅游旺季,来自西安、郑州、洛阳和南阳等外地游客,纷纷携家在这里居住度假。截至目前,今年到东坪村住宿的游客超过15万人次,带动全村人均增收3万元。太平镇东坪村也荣膺全国特色旅游村。
“‘秋嫂’是个好典型,一个乡村女子,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家庭的天。一个大山深处其乐融融的农家乐,背后演绎的是扶贫干部精准施策和爱心助跑。精准扶贫,贵在施策精准,扶在爱心永恒。”该县主抓扶贫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周清玉如是说。(文/图李金喜编辑周年钧校对岳弘彬审核王小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