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庞伟英)香菇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出口居全省第一,猕猴桃年产量居全国第二,山茱萸年产量占全国的50%,冶金保护材料全国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汽车水泵、排气管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0%,仲景牌六味地黄丸全国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这一张张靓丽的成绩单是西峡县聚焦百亿产业集群引育人才的成果。
今年以来,西峡县以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为重点,以实施“智汇龙乡”计划为抓手,聚焦“特钢、新材料、装备制造、中药及食品4个百亿产业集群建设”,坚持引才与引智并举、育才与用才并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集聚人才发展优势,形成了“产业聚集人才、人才支撑产业”互融互促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西峡县已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博士后实践基地2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主要做法是:
一是加强党管人才顶层设计,打造政策驱动“强磁场”。西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人才工作列入“党政双一把手工程”,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均为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制订专项督查制度,确保人才工作快速推进、迅速落实。出台了《智汇龙乡计划》人才政策,制订了人才引进“黄金15条”,配套了16个子办法,在创业支持、家属安置、激励培养等方面予以支持奖励。拿出真金白银筑巢引凤,县财政投入余万元,专项表彰奖励家产业发展、科技科研、人才引进、创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人才,持续加大投入,聚才用才。三年来先后发放各类人才补贴和科技创新奖励资金1.12亿万元,形成了人才吸引“强磁场”。
二是推进产业与人才互促共融,形成人才引进“虹吸效应”。坚持以产业引进才,充分发挥“特钢、新材料、装备制造、中药及食品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优势,组织宛药、龙成、西保、西排等家星级以上企业,采取技术入股、有偿咨询、聘请顾问、兼职挂职、定期服务等方式,柔性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名,引进本科以上急需紧缺人才多名、研究生余名。大力实施“三招三引”,坚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院引所”同步推进,推动重点产业与特色院校对接、重点企业与特色学科对接、重点产品与特色项目课题组对接,定向精准柔性引进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和技术创新团队,破解企业遇到的“科技创新疑难杂症”、“卡脖子核心技术”等问题,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宛药、西排、龙成、通宇、仲景、西保、西泵、环碧环保等24家企业先后与武汉理工学院、武汉大学、中国药科大学、郑州大学、同济大学、湖北化学研究院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共签订技术合作协议项,引进6个博士服务团、82名高层次人才为企业服务。组织汽车配件企业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实施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工程”,西泵公司研制出了新能源汽车电子水泵,西排公司研制出了三元催化器,通宇集团研制出了电驱动变速器,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了西峡汽车产业蝶变升级。
三是依托产业集群精准育才,建立人才培育“强引擎”。探索“滴管式”“精准式”人才培育方式,出台了《西峡县中青年骨干人才遴选认定管理办法》,每年从新产品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遴选10名中青年骨干人才,县财政给予每人最高30万元的创新发展培育资金。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先后组织余名企业家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开展了能力提升培训,涵养培育了孙耀志、李书成、程武超、朱书成等一批企业家领军人才和孙锋、李伟峰、程景胜等新生代企业家,厚植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形成了独特的“西峡企业家现象”。1名企业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名获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7名企业家被评为南阳市“科技企业家”,4名被评为南阳市“青年企业家”,2名获南阳市政府特殊津贴,2名获南阳市“科技功臣”。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金蓝领”工程,鼓励支持县域重点企业与职业学院合作培育“企业工匠”和技能人才,宛药、龙成、西排、众德等县域重点企业先后在南阳职业学院开办冠名班、定向班16个,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余名。宛药公司与中国药科大学合作开设了“仲景班”,与南阳职业学院合作建立了“仲景中医药与健康产业学院”。
四是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人才创新“源头活水”。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县域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或技术转移转化基地,借智借力推动科技创新,用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高端人才。截至目前,西峡县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1家,省级创新龙头企业16家;累计获得国家级品牌个、省级品牌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河南省著名商标13个、河南省名牌产品9个。建立了人才回乡创业“一区三园”,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了高端人才培育示范区,在双龙、西坪、丹水建立了3个创新创业园,建成3个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成立3个众创空间,吸引在外人才回乡创业。截止目前,全县返乡创业人员创办各类企业个,其中投资万以上的企业(项目)68个,1亿元以上24个,带动1.2万人就业,“回归经济”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积蓄发展后劲的强力引擎。
五是健全“绿色通道”保障体系,营造爱才惜才“暖环境”。推行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专家人才制度,出台了《党员领导干部服务高层次人才十项规定》,组织38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55名优秀专家人才,开辟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绿色通道”,实行专班服务,解决人才创新创业和工作生活困难,当好“人才店小二”。县财政投资万元建设了西峡县青年人才公寓,采取财政投资建设与鼓励企业建设相结合的形式建设人才公寓套,解决人才居住问题。将67名创业领军人才推选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每年拿出万元为余名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了免费体检,用最优的环境、最好的服务、最新的举措让优秀人才向西峡汇聚,让各类人才活力迸发,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全力打造区域人才发展新高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