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治疗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120/5208500.html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起南阳,长达公里的干渠始于淅川。

4年前,记者从淅川陶岔渠首出发,一路向北,抵达北京团城湖,感受一渠清水北上的壮丽史诗。

4年后,记者再次来到淅川,试图探求碧水、蓝天、净土的奥秘。

渠首探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淅川,陶岔,紧邻丹江的一个小村庄,因为一座雄伟的渠首闸而广为人知。

站在渠首闸上眺望,左边的引渠连着浩渺的丹江口水库,右边的干渠蜿蜒北上,碧波荡漾。

随行的淅川县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说,自年12月12日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区(淅川库区)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各水质断面监测结果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二类标准,渠首闸入渠水质为一类标准。截至年7月2日8时,已累计入渠总量.04亿立方米,淅川段累计安全运行天。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淅川这些年坚持实施‘保水质、护运行’战略的结果。”淅川县委书记、第一总河长卢捍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淅川坚持把服务南水北调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主动担当,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防水污染事件发生。

说起这些,淅川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林森也颇有同感。通水4年多来,淅川县积极探索发展新时期“枫桥经验”,全县政法部门和环保、水利、城建、移民、应急等单位恪尽职守,为“国字号工程”保驾护航。

朱林森如此感慨是有道理的。为了保护一渠清水北送,淅川县建立了“党政领导为主导、政法单位为主力、综治成员全员参与、制度机制保障到位”的多元化工作格局。

据了解,淅川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政法委书记、公检法司一把手为副指挥长,综治成员单位为主力的“保水质、护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将水质保护工作纳入综治领导责任制,明确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县各部门和库区群众,都自觉参与到对库区水质的保护工作之中。

护水尖兵

在淅川,有两个其他县域所罕见的公安派出所:渠首所在地陶岔派出所、水上派出所。

两个派出所严格履行水面巡防和渠首沿线安保职责,严厉打击盗采河砂、偷捕鱼类等违法犯罪,果断处置破坏水产、水利设施等违法行为,近年来已打击非法采砂等违法犯罪12起。6月6日一天内,7名非法捕捞水产品嫌疑人,被淅川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从年3月1日开始到7月31日,是淅川库区今年的禁渔期。这是淅川县根据农业部的有关规定,主动延长一个月禁渔期,有效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和水质安全的又一举措。禁渔期内,由水产、公安、海事、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的非法捕捞打击专班,对码头、水产品市场和餐馆等进行全方位监管。

和淅川县公安局一样,淅川县政法各单位都把保护水库平安作为工作重点,组建了相应的“保水质、护运行、创平安”机构。

淅川县法院设立了环境巡回法庭,开通绿色通道,快审快判涉水违法案件。年3月20日上午,淅川县法院新改装的巡回审判车开往宋岗码头,少审庭的法官们在这里对一起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案件进行巡回审判,淅川县水产管理局全体工作人员及库区周边部分群众参加了旁听。

淅川县司法局专门组建涉水质保护宣讲团,深入库区开展水利法、环境法、土地法等宣传活动。

护卫绿水青山就是打造“金山银山”。年12月1日,豫、鄂、陕三省五县(市、区)检察机关召开服务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保护第一次联席会议。三省五县(市、区)检察机关签署了《三省五县(市、区)检察机关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意见》。库区沿线县(市、区)检察院此后多次开展联合执法,提高了办案效率和执法效果。

今年1月17日,西峡县检察院接报,淇河西坪镇河段有人倾倒废弃污染物。淅川县检察院当即和陕西省商南县检察院取得联系,配合政府启动紧急预案,在淇河下游修建两道临时堤坝拦截污水,监督环保部门净化污染水质,监督公安机关抓捕涉案人员7名。协作机制建立以来,淅川县检察院批捕跨区域涉嫌破坏生态环境犯罪11人,移送起诉2人;提起公益诉讼案件4起。

今年6月13日上午9时整,淅川县与湖北省丹江口市在丹江口库区水上联合执法巡查再次启动,8艘执法船分头驶向指定水域巡逻、执法。

全域治理

水质安全大于天,运行责任重于山。

年12月,淅川县委政法委和淅川县法学会牵头组织了3省8县(市)法治论坛,围绕“保水质、护运行”主题开展司法协同,还建立了以综治中心为平台的联席办公会议制度,把涉水涉库的一级单位纳入全县综合治理之中。交通运输局、水利局、水产局等部门联合成立了水上执法大队,对库区常态化执法,定期开展水上执法巡查。

淅川县充分发挥“雪亮工程”的独特作用,利用“互联网+科技”,实施全方位、宽领域的巡河模式,形成了平安守护全覆盖。淅川县综治中心横向整合公安、环保、水利等15个单位的相关信息,实现建设项目、目标、河道巡查、公众参与、业务受理等方面的动态管理。

记者在淅川县“保水质、护运行”南水北调信息管理平台看到,多个视频探头遍及淅川库区所有河段、所有码头,任何有可能危及水质安全的行为尽在监控之中。

这个先后投资1亿多元建立的平台,已经实现了境内五大河流、乡镇河流、库区、湿地等8个主模块,49个子模块的24小时实时监控。

网格员也是护水员。平台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按照网格立即通知河道信息网格员第一时间前去调查核实处置,对重大案事件进行上报、汇总,提供情况供领导决策,由相关部门依法打击。近年来,网格员共发现库区、河道内非法采砂、钓鱼、拦网养鱼、筑坝养鱼等违法行为40余起,政法部门均在第一时间进行了依法处置。

淅川县委政法委副书记袁宏伟介绍说,围绕“保水质、护运行”,淅川县目前已经建立了拥有名网格员的管理队伍、人的库面清漂队伍、余人的库岸护水队伍、人的主干道路和库区码头卫生保洁队伍、人的安全应急队伍和库区水上综合执法大队,对境内水域实行常态化巡查。

近年推行的河长制也为保护水质加了一道“防波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水位不断上升,水域、河岔面积增加。淅川县建立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确定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名,落实了河长制责任单位。各级河长定期巡河,加强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并利用沿河各乡镇公安、渔政联防队、护水队等治安力量,对视频监控不到的河岔等水域进行全天候不间断巡逻。

年以来,淅川县把打击破坏水质行为纳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之中。淅川县委政法委先后牵头组织了“拆砖窑”“打击非法采砂”“网箱拆除”“非法拦汊筑坝拆除”等专项治理活动,综合执法20余次,销毁非法采砂船12艘,刑拘16人。

近年来,淅川县累计取缔库区养鱼网箱5万多只、禁养区内养殖场家、养殖户户,取缔餐饮船19艘,拆除非法拦汊筑坝29座、违法建筑35处,有效保护了库区环境。

在投资1.5亿元建设的淅川县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县城每天产生的万吨生活污水通过各个程序的净化处理,实现了达标排放。

永续北送

年10月10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到淅川县调研指导工作时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国家重大工程,库区百姓舍小家为大家作出了很大贡献,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是我们对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

年5月22日至24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赵素萍带领执法检查组深入南阳市生态环境局和淅川县、西峡县,就水污染防治法和《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水质保护不彻底,就是彻底地不保护水质。水质保护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记者在淅川采访时,卢捍卫的这番话常被人提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大规模搬迁移居之后,淅川县还有67万人口,社会维稳压力和环保压力同样巨大。淅川县委政法委为此专门牵头做了认真调研。

朱林森告诉记者,淅川政法单位和行政执法系统的初心就是“保水质”,使命就是“护运行”。他们将把压力变动力,进一步完善水质保护普法机制,把保护南水北调的水质作为普法和法治教育的重点,纳入全面依法治县和“七五”普法的长远规划之中,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居民保护水质的自觉性。他们将进一步完善“雪亮工程”全域监控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实现监控全领域无盲区、全天候无遗漏。他们将进一步做实平安水库共治机制,整合多方力量参与库区平安治理,理顺责任清单,让工作责任化、项目化、路径化,实现库区平安共治。

淅川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落实好政府法定职责,坚持运用法治的力量,才能守护好碧水清波。

这也许就是淅川人信守的“碧水密码”。

河南省委政法委新媒体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2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