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根治么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31216/4308635.html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登高

传说一:东汉末年安帝时期,安帝的一个妃子因为宫廷斗争逃亡到了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重阳镇,在农历九月初九诞下一个女子。谁知当年瘟疫横行,妃子产后体弱传染上了瘟疫就病故了。等到这个女儿长大成人,就遍访名师学得一身本领,一心要为母亲报仇雪恨。等到了九月初九,女子就带着乡亲们赠送的枣糕、菊花酒爬上了菊花山,找到瘟魔并最终杀死了瘟魔。安帝听说民间还有个女儿,于是就召见并封她为重阳公主。由于重阳公主不愿意入宫,就在当地建立了重阳寺,将当地改为重阳镇封赏给重阳公主。重阳公主每到每年的九月初九就会带着菊花山的菊花酒、枣花糕到山顶祭祀自己的母亲,渐渐的重阳登高成为当地的风俗习惯。

传说二: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时,汝南有个叫桓景的人,这年汝南突发大瘟疫,桓景的父母遭此瘟疫而病死,于是他就到东南山拜师学艺,得到了仙人费长房的指点。经过刻苦学习,终于学有所成。这年九月,师傅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祸害人间,让他下山回家为民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至九月九那天,桓景领着妻子儿女、家乡众位乡亲登上了附近的高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嘱咐他们随身带上以避瘟魔,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告诉他们这样可以避免染瘟疫。等到妖魔出现,他手执降妖除魔剑,和瘟魔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杀死了瘟魔。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的风俗。

赏菊

实际上,重阳一词最早出现在有籍可考的是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魏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重阳节被定为官方正式节日是从唐朝武则天时代才开始的。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新中国建立后,上个世纪80年代一些地方政府把农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等到了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法律层面上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发源地之争

重阳节发源地是南阳市西峡县还是驻马店市上蔡县,这是目前业界纠纷也是两个县之间的“大事儿”。年12月驻马店上蔡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成为全国第一个以节日文化为主题命名的文化之乡。年7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认证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一女二嫁”给两个县带来了不小的困惑和麻烦,但是这丝毫不影响重阳节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西峡重阳文化节

西峡县重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据记载,隋唐时期,因这里重阳节俗盛,菊花山名声远播,因而专设菊潭县长达年之久。李白、孟浩然、杜甫、苏轼、元好问等文人墨客都曾到西峡登高赏菊,在西峡留下与重阳节相关的诗词歌赋多篇。在西峡县,以重阳命名和与重阳相关的地理标识多达20余个。重阳镇重阳寺现存的天子万年碑和李氏瓦,是重阳公主之母李娘娘在此生活,并传入古代宫廷重阳文化的有力佐证。农历九月初九,人们在这里登高、喊山、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戴茱萸囊等风俗习惯,已流传上千年。

西峡县和上蔡县连续多年在当地举办隆重的重阳文化节活动。比如西峡县重阳文化节突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主题,在大型文艺表演之后,人们还在菊花山、寺山、佛爷山举办登高祈福,赏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糕、佩戴茱萸香囊等民俗活动。上蔡县重阳文化节则在上蔡故城冈山举办节日庆典,力求想打造成为全国孝文化传播中心。

重阳文化内涵

登高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因为九九通久久,代表着长久、久远的寓意,九又是数字中最大数,能够充分表达人们对长寿健康的美好愿景,加上金秋九月,正是一年之中的收获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情感深厚。随着国家尊老重老成为良好的社会风气,重阳节更是被赋予了感恩、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节日。传统重阳节一般会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现在的重阳节,已经从国内走向国际,日本人、韩国人也非常重视这个节日。

重阳诗词精选

与杨府山涂村众老人宴会代祝词(陈志岁)

重九江村午宴开,奉觞祝寿菊花醅。

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

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合作共赢,祝福西峡县和上蔡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