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西峡县 >> 西峡县风景 >> 数字豫军崛起

本报记者夏晨翔郑州报道

“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面对新形势,作为经济、人口大省的河南省,已将数字化转型战略定为全省“十大战略”之一,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方位打造数字强省。

中原龙子湖智慧岛、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洛阳大数据产业园……依托人力资源、应用场景、产业基础、交通和通信双枢纽等多重优势,当前,一批批“数字豫军”正在迅速崛起。

数字化转型战略

“建设数字河南是赢得未来的战略工程。”去年10月,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指出。

记者注意到,在本次会议上,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被确定为河南省“十大战略”之一,提出要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加快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壮大数字核心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全面提升数治能力。

按照战略布局,河南省计划构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核心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治理能力、数字生态体系“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战略目标为“打造数字强省,建设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兴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事实上,河南省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既是大势所趋,亦是发展所向。

早在年10月,河南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获批,成为国家批复的八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之一。以此为契机,河南省统筹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持续优化数字生态,为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河南省发改委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4%,对GDP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50%,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年,河南省数字经济总体规模接近1.6万亿元,同比增长8.1%,排名全国第10位。全省数字产业化规模突破亿元,同比增长15.6%,占GDP比重约为4.7%。

此外,年河南省产业数字化增加值接近1.3万亿元,同比增长6.7%,全国排名第9位,数字经济比重由年的81.2%提升至年的83.0%。从三次产业渗透率来看,年,全省一产、二产、三产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5.3%、17%和33.4%。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指出,大数据产业深度参与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生产要素数据化,以数据流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模式,持续激发新业态新模式,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

双核驱动多点发力

在“郑好办”APP上,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提取公积金、核发居住证等事项均可实现“零跑腿”办理。市民还可通过“智慧停车”获得车位导航、余位查询、无感支付等便捷服务。

在洛阳博物馆“河洛之光”数字馆,通过投影营造四季更迭的景象、戴上VR设备“重走”丝绸之路……数字“黑科技”不仅让历史文物“活”过来,也为游客带来了沉浸式体验。

如今,新技术、新业态催生了全新的生活方式,中原大地正在步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时代。

据了解,在数字化治理能力建设方面,河南省建成了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河南政务服务网。全省零跑动、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到90%以上,基本形成一网服务、一号登录、一次办妥、全渠道评价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

而作为文化、旅游大省,河南省还积极利用数字化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活化”,计划每年列支万元,聚焦景区、博物馆和大遗址,推动龙门石窟、殷墟、隋唐洛阳城、北宋东京城等大遗址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打造一批沉浸式数字场馆。

记者注意到,随着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河南省数字经济逐渐形成了郑州、洛阳“双核驱动”,其余地市“多点发力”的发展格局。

年8月,郑州市正式启动“城市大脑”项目。该项目以“惠民”“善政”“兴业”为切入点,以共建平台、共育人才、共创生态为方向,致力于打通数据壁垒,促进跨部门协同共治,实现政府数字化转型,助力郑州数字经济发展。

而在数字产业化方面,洛阳大数据产业园入选国家大数据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在产业数字化方面,鹤壁市稳步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入选全国首批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鹤壁市淇滨区、灵宝市、西峡县、临颍县入选了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相关数据显示,年郑州市数字经济总量接近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1.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38.8%,提高8.1个百分点。郑州正在发挥着“主核”作用,引领全省数字经济发展。

洛阳数字经济总量超过亿元,发挥“副核”作用推进全省数字经济联动发展。其余地市数字经济发展多点发力,南阳、许昌等11个地市数字经济总量亦达到了亿~亿元。

立法保障数字经济发展

事实上,作为新兴领域,数字经济想要蓬勃健康发展,需要政策机制的引导,也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

3月1日,《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成为全国第三部省级数字经济方面的综合性法规。

该《条例》的出台,被视为河南省数字经济正式迈入法制化、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阶段。

记者了解到,《条例》总体框架分为十章,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字产业化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治理和服务、数字经济促进措施、数字经济安全保障、法律责任等都作出了明确界定。

如对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条例》明确要求各地将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布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在制定市政、交通、电力、公共安全等相关基础设施规划时应当根据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统筹衔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统筹建设本区域数据中心、边缘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在土地、电力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对于如何加强数字化治理和服务,《条例》则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应用数字技术,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条例》还给出了数字经济促进措施。要求各级政府通过统筹财政资金、政府集中采购等途径,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关键技术研发;要求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养,完善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劳动保障体系,维护数字经济新业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数字经济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数字经济健康蓬勃发展等。

“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立法,该《条例》填补了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没有法律保障的空白,为今后的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指引。特别是明确了法律责任,实现有法可依,有利于促进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保障数字经济安全。”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思媛分析称。

在《条例》实施后,河南省发布了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提出今年全省数字经济要增长15%以上,力争占GDP的比重超过30%,实施数字经济重大项目个,完成年度投资亿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