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南阳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三农”变化速度之快、变化程度之深、变化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三农”发展的巨大成就可以用几句话概括:农民的肚子圆起来了,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农业特色产业强起来了,农村的环境美起来了,农村改革更深入了。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催生时代新农人

扎着马尾,不施粉黛,年轻的赵昭脸上有着新时代职业农民的自信与从容。曾经的女大学生赵昭,10年前回到南召县太山庙乡冯庄村创业,如今拥有母牛繁育和肥牛饲养基地,年出栏头肉牛,年产值多万元。她还流转、托管周边多亩土地,发展循环农业,带领乡邻共同致富。

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的赵昭深有感触地说:“过去人们对农民的印象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却是越来越多‘手握方向盘,查看仪表盘,北斗开天眼,农机越云端’的新型职业农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农村从土地承包责任制到土地流转,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组织等农业经济实体迅速发展壮大,进一步搞活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

据统计,年全市共有户农业经营户和个农业经营单位,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合作社个。全市共有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成为新型农民的代表。至目前,以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近70%为标志,农业发展瓶颈持续破解。坚持“规范流转、集约经营”战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个,家庭农场达到个。全市耕地流转托管面积占农户承包耕地面积的69.4%,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现代化水平今非昔比

农民收入节节高

截至年,全市共有拖拉机万台,旋耕机台,播种机台,排灌动力机械台。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语。

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为标志,科技兴农步伐持续加快。在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兴农”战略规划下,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西安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2个县区均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麦田病虫害基本实现了全程防控。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调优粮食结构,提升粮食产能。全市建成万亩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粮食总产连续6年稳定在亿斤以上。粮食连年丰收,也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条件。

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00元,达到.6元。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元,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特色产业强起来

年10月14日,在杭州举行的全国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西峡县太平镇成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镇。改革开放前,单一的农业生产曾让西峡山区一度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改革开放以来,西峡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旅游、猕猴桃种植和香菇产业,如今成为我市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经过40年的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我市成功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完成了由传统农业改造到现代农业建设的转变,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巩固发展粮食、畜牧、蔬菜3个基础产业,做大做强油料、花木、水产3个特色产业,打造培育食用菌、林果业、中药材3个战略产业。持续建设水源涵养地有机农业区、城市近郊都市生态农业区、平原优质粮油主产区、岗丘山地特色生态农业区等4个功能区。

以农产品加工业突破亿元为标志,一二三产业持续融合。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亿元。此外,都市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流通业、互联网+农业等快速发展,农业功能持续拓展。

在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有机产品”战略,有机农产品跃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高。全市有机绿色农产品发展到万亩,认证数量和面积均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年,全市出口食品农产品总货值达到72.7亿元。我市成功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和“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两大品牌。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苏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