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杨书贞通讯员袁文欣刘朴
在八百里伏牛山深处,有个美丽的小镇,山花醉游人、百花开四季。花丛中,成群的小蜜蜂嗡嗡作响,忙着采蜜。
别看这些小蜜蜂,它们可是带动了该镇大产业的发展。小蜜蜂,使当地发展了“甜蜜产业”,养蜂产业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
小蜜蜂,为该镇开启了“甜蜜小镇”建设,探索出一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小蜜蜂,让群众过上了“甜蜜生活”,实现了“甜蜜梦想”,破解了乡村振兴难题。
这就是西峡县二郎坪镇。虽然地处深山,却多为人知,有着六块国家金字招牌:全国文明镇、国家级卫生镇、国家级生态镇、全国生态特色旅游镇、全国森林康养小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
“我们通过两年的探索实践,始终坚持党委核心引领,支部主体参与,党员共同发力,把中华蜂养殖作为产业扶贫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导,以‘蜂’破局,以‘蜜’发展,全力做好‘甜蜜事业’,全面建设‘甜蜜小镇’,全心全意为让群众过上‘甜蜜生活’而奋斗,真正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脱贫攻坚,促进高质量乡村振兴。”该镇党委书记刘红梅介绍说。
立足生态蜜源优势选准特色“甜蜜产业”
7月7日,烈日炎炎,进入群山环绕的二郎坪镇中坪村,顿感丝丝清凉。
在距离龙潭沟景区大门米处的山林中,摆放着近个蜂箱,这就是中坪村的养蜂基地。村支书张小战看着勤劳的小蜜蜂进进出出,兴奋地说:“咱们村生态好,蜜源质量高,这多个蜂箱,年底一出蜜,能收入10多万。”
其实,中坪村的优势也是二郎坪镇所有村的优势,张小战的兴奋,其他村支书也有同感。
生态好,蜜源优。这是二郎坪镇发展养蜂产业的一大优势。二郎坪镇地处西峡东北部伏牛山腹地,人口余人,地域总面积29.8万亩,其中林地2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7.2%。地域自然环境优越,植被茂盛、四季有花,蜜源充足。
小蜜蜂对生态条件要求特别高,它们不仅是自然环境的监测员,还通过授粉当上了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媒介员”。“发展养蜂业,不仅展现了我们镇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进一步保护了生态环境。”刘红梅笑着说。
投入少,周期短。这是该镇发展养蜂产业的另一个原因。在山坡上、花丛中,摆放一些蜂箱,不争田、不毁林;当年投入,当年收益,周期短;一个蜂箱成本大约元,贫困家庭都能参与,而且不费劳力,一两个人就可以照顾得了。
有技术,易推广。当地群众一直以来都有养蜂的传统,也掌握一些技术。“当时镇里研究发展该产业时,通过调研发现有45%的家庭都有养蜂的经历,因此发展蜜蜂养殖业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参与。”二郎坪镇镇长余世锋说,另外,他们选择养殖的蜜蜂就是当地的中华蜂,个头小,再小的花朵,也能采到蜜;适应性强,产蜜多又好。
市场好,效益高。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养生,而蜂产品作为纯天然的保健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根据博思数据发布的《—年中国蜂蜜产品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蜂产品的市场占有量、消费量和价格逐年攀升,前景十分广阔。
“资源禀赋独特,政府大力引导,群众广泛认可,市场前景广阔。”谈起优势所在,刘红梅对发展“甜蜜事业”信心十足。
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基地示范“甜蜜驿站”
一头连着蜂蜜文化长廊,一头连着山坡蜂蜜养殖基地,“甜蜜驿站”像一座“连心桥”连通着党心和民心……6月21日,夏至,湾潭村的“甜蜜驿站”吸引着全县集体经济观摩的参会者。
什么是“甜蜜驿站”?“甜蜜驿站”到底有什么作用?“甜蜜驿站”的发展模式是什么?
“甜蜜驿站”是人才回归的创业基地,以德森蜂业为龙头建立起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示范带动,产业拉动。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产业培育的关键在示范带动。在接到二郎坪镇抛出的“橄榄枝”后,作为一名西峡人,省畜牧局高级人才朱永回到了家乡,开始发展养蜂业,并成立了西峡德森蜂业有限公司,还建立了20余人的养蜂技术专家团队,同时为每村培育3到5名“土秀才”致富带头人,另外又注册了“五道幢”“西蜂峡”“茱萸蜜”3个商标,不断提升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
除了培育技术员和致富带头人外,“甜蜜驿站”还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利用就业务工、入股分红、双向托管、技术服务等模式把贫困户嵌入蜂蜜产业链条,助力脱贫攻坚。目前,该镇20余名贫困群众在基地长期务工;26户贫困户入股分红;48户贫困户实行双向托管,培训群众技术员余人次。
“目前,我们正依托‘甜蜜驿站’建设,把中坪月季园、老君洞、五道幢、湾潭农耕园穿珠成串,填补二郎坪旅游画廊中的空白。此外,加快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全镇观光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二郎坪镇强村富民。”谈到下一步发展,朱永激情满满。
“人才回归给我们带来了乡村振兴的希望,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这也是我们基层党委创新党建引领的关键。“刘红梅深有感触地说。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甜蜜梦想”
养蜂业如何实现小经济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小农经营、持续发展动能不足等问题如何解决?这是二郎坪镇党委、政府一直思考的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深思熟虑讨论后,二郎坪提出党建引领,变“输血”为“造血”,化“散养”为“抱团”,壮大蜂蜜产业,建设“甜蜜小镇”的发展思路。
如何建设“甜蜜小镇”,让群众过上“甜蜜生活”?
党建发力“引路子”。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盯着党支部。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支部书记、党员带头集资,无偿作为铺底金。坚持村支部领办、村社合一原则,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使村党支部变成“职业经理人”,充分发挥党支部在精准扶贫中的组织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一手牵着贫困户,一手牵着新型经营主体。
“三园”带动“架梯子”。什么是“三园”?即为,有劳动力、有技术的群众,自主经营,进入村集体经济“创业园”;无劳动力、无技术的群众,将蜂箱委托给德森蜂业或村集体养殖基地代为管理,进入“托管园”;有劳动力、无技术的群众,优先到养殖基地务工,进入“就业园”。通过“三园”带动,给群众提供了发展方向,提升了群众的积极性,基本实现了群众创业就业。
技术服务“搭台子”。养蜂是个技术活,建设“甜蜜小镇”,必须有技术做支撑。二郎坪镇大力加强养蜂人才培养,建成以德森蜂业为龙头的“专家学者”,以村支部为骨干“土专家”,实现组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的网格化技术服务队伍,带动全镇群众投身于“甜蜜小镇”的建设中。
付出,总会有收获。目前,二郎坪镇“甜蜜小镇”初具规模。除汉王城村外,全镇其他11个村全部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投放中华蜂群余箱,预计年底前实现蜂蜜收入5万余斤,可创产值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6万元以上。
“发展‘甜蜜事业’,建设‘甜蜜小镇’,让群众过上‘甜蜜生活’,实现‘甜蜜梦想’,这就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必须担当的使命。”刘红梅的话掷地有声。
来源:大河客户端编辑:赵红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