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阳晚报
盛夏时节,行走在南阳的乡野间,蔬菜、水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长势喜人,放眼望去,绿野田田,瓜果飘香,农民的脸上溢出喜悦之情。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农业产业化是产业兴旺的基础。南阳作为农业大市,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产业振兴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务实举措,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如今,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近日,记者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组成调查组,深入部分乡镇、企业进行了调查。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当前,正值石榴盛花期,走进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火红的石榴花挂满枝头,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吸引着一批批游客驻足观赏。
近年来,张河村响应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转型发展号召,把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整村流转土地,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软籽石榴种植,让一颗颗石榴果成为群众的致富果。
内乡县大桥乡杨沟村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杨沟村“两委”充分发挥党员帮带作用,利用当地小气候,带动全村积极发展柑橘产业。目前,杨沟村柑橘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发展柑橘新品种十余个,村民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杨沟柑橘”荣获农业农村部“产品、产地无公害”双认证。
围绕柑橘产业发展,村里还争取项目修建生态旅游专线,大力发展农家乐、生态采摘游等新兴产业,不仅美化了乡村生态环境,还进一步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杨沟村先后被授予“河南省生态旅游专线”“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像张河村、杨沟村这样,我市乡村还涌现出宛城区红泥湾生猪、黄台岗蛋鸡、高庙肉牛、汉冢水产等养殖基地,方城县二郎庙镇的万亩花海基地和德云山风情植物园等一大批特色农业基地。
南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农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我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花、药、果、菌、茶”特色产业,大力调整优化种养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种养业产业化发展。
目前,全市规划建设了四大农业功能区:以南水北调源头汇水区及干渠沿线、白河流域为重点的水源涵养地有机农业区,依托自然生态优势,着力发展优质林果业,打造绿色有机生产基地;以中心城区及其近郊为重点的城市近郊都市生态农业区,依托发展要素密集优势,着力发展花卉、观光采摘等休闲农业,打造“一小时都市生态农业经济圈”;以中部县乡为重点的平原优质粮油主产区,依托土壤肥力优势,着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等粮油作物,打造粮油生产核心区;以南阳盆地盆沿山区丘陵地带为重点的岗丘山地特色生态农业区,依托环境资源优势,着力发展花、药、果、菌、茶等产业,打造高效特色产业带。
数据显示,全市发展优质花生万亩,总产居全省第一;蔬菜稳定在万亩,产量万吨;牛、猪、羊、禽饲养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一、二、三、四位,肉蛋奶总产万吨。内乡牧原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南阳被命名为世界月季名城,西峡县被命名为中国香菇之乡、猕猴桃之乡、山茱萸之乡,南召县被命名为中国辛夷之乡、柞蚕之乡,镇平县被命名为中国金鱼之乡。
市场主体逐步壮大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如何实现产业兴旺?必须要有规模化农业企业来引领。
眼下,在南召县城郊乡东庄村的祺成菌业合作社标准化车间,工人们正在用蚕坡修剪下的柞树枝加工食用菌菌棒原材料。
东庄村依托柞坡优势,借助该县“林蚕菌工程”发展东风,建成了祺成食用菌香菇生产基地,现在香菇产业已形成规模,投资建设了标准化香菇种植大棚42个,年产香菇余万公斤,安置40多个当地群众在合作社务工,年人均增收一万元以上,同时也增加了集体收入。
走进位于新野县歪子镇的科尔沁牛业南阳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但见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皮南肉牛,“走”上生产线进行深加工后送往全国各地。如今,“牛经济”已经成为新野的“新名片”。
新野县突出抓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快速推进肉牛产业集群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产业发展走上了一条融合共进、互促互补的新路子,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农业龙头企业一头连接基地,一头连接市场,有了它就可以“接二连三”,从而实现多环节增值。我市通过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品牌提升、新型业态培育四大行动,市场主体日益壮大。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家。其中,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46家,10亿元以上企业6家,50亿元以上企业1家,亿元以上企业1家。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分别为7家、81家。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福森药业有限公司、仲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上市;民兴生物科技公司、南商农牧公司、华星科创公司等一批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展示(交易)。新纺、宛西、福森、大厨房、想念等企业成为全国、全省行业龙头企业。88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家,50亿元~亿元企业2家,1亿元~50亿元企业52家,年共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95%。
一批批带动力强的高质量项目,带动农业产业升级。一批批辐射力强的龙头企业,引领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产业集聚态势明显
6月28日,由仲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仲景食品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超过20亿元,占地近1平方公里。其中,西区项目计划投资6亿元,拟建设研发中心、电商中心、4个生产车间、仓储物流中心、员工公寓及仲景生态园,预计年投产,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税利3亿元~5亿元。
该项目建成后,对带动全市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助力南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加速转变,形成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南阳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我市通过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和产业园、产业强镇建设,补齐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不长等短板,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牵引力。
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想念面业、康元粮油为龙头的粮油制品加工产业集群,以牧原食品为龙头的肉食产业集群,以仲景食品为龙头的食用菌产业集群,以仲景宛西制药为龙头的中药材产业集群,以南阳月季基地为龙头的林产品产业集群,以恒利康生物为龙头的果蔬产业集群,以三色鸽乳业为龙头的乳制品产业集群,以赊店老酒为龙头的酒业产业集群等八大产业集群,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9个,涉及协作企业个、合作社家、家庭农场41个、种养大户个,年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吸纳农民就业9.4万人。
与此同时,全市农业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南阳拥有“仲景”“赊店”“想念”等中国驰名商标7个,中国名牌农产品6个,省著名商标14个,省名牌产品26个;三色鸽、大厨房公司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新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全市认证有机产品个、绿色食品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12个,共建成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三产融合联动发展
采访中,记者发现,我市农业产业化总体发展趋势向好,但仍存在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不大、产品附加值低、市场营销方式滞后等问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现代乡村产业发展行动,奋力打造全国特色农业发展强市。南阳如何发挥资源和区域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提质量、创品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调查组提出,持续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育特色上下功夫,着力构建“三产融合、联动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招商引资作为培植农业农村新经济增长点的突破性措施来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招什么”的原则,补全产业链条。把提升产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产业链、高标准基地、连接机制建设,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拓展农业功能等多种途径提高农业效益。重点加快推进牧原国际食品城、想念食品产业园、中以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韩江波建议,推进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以绿色、有机、优质、安全为引领,以孵育壮大优势行业和重点企业为主线,坚持项目支撑、科技引领、转型升级、优化服务,培育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南阳食品品牌,不断提升食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产业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政府要加大对生产加工技术科研、创建特色农业产品品牌等的资金支持力度,设立有关政策性资金项目和奖项,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商标和名牌产品的地区或企业给予重奖,逐步转变地方政府和市场经营主体的陈旧观念,提升各类产品附加值和品牌效应。”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实践证明,只有把乡村产业发展起来,让更多农民参与进来,乡村才能加速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