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几辈人都没想到,以前老说自己住在山沟里,现在得说自己住在公园里,家里的平房也变成了大庭院。”昔日家园换新貌,南阳市西峡县五里桥镇稻田沟村82岁的老人谢云杰十分激动。年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稻田村修通了8公里的环村道路,绿化、亮化、健康步道搭配着2个新建游园把新年气息送到各家各户,谢云杰的老平房变成了新“门面”,青瓦白墙与丰收元素的点缀让老房子焕然一新,而稻田村只是西峡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的缩影。
步之所至皆坦途,目之所及皆美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西峡县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学习推广“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垃圾治理为主攻方向,从“怎么办、谁来办、如何管”三个根本方面破题,实现了由政府推动落实向群众主动参与转变、由突击式整治向常态化保洁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形成了“全民参与、闭环管理、全域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格局,打造出了乡村振兴的“西峡样板”。
着眼于细,责任细分,精准发力。翻开《西峡县农村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考评实施办法》,在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治理上,镇、村、组三级网格管理体系权责明晰,从管理、考评、奖惩等方面细化分工,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定网格、定岗位、定人员、定责任、定目标。整合乡镇“五大员”(村庄保洁员、河道保洁员、农民护林员、生态护林员、道路养护员),按照“支部+网格+党员”的工作模式,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主题党日”“志愿者活动日”“周四文明实践日”为抓手,结合“五清一改”专项行动,全面清理镇域垃圾,形成“党员带头群众赞、群众跟着党员干”的良好局面。
着眼于简,因地制宜,群众参与。家庭户容户貌“门前包干”,制定“户月评、组季评、村半年评”的管理办法,每月组织老党员、群众代表对各户环境卫生情况进行现场打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确保家家户户长期干净整洁。在坚持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支持村通过申报项目、筹措资金、整合资源等渠道,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就地取材,倡导一户一品、一院一景,打造体现本土特色、民风民俗的特色亮点,让每家每户“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年西峡县成功创建创建“美丽小镇”4个,“四美乡村”29个,“五美庭院”个,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4个,市级“千万工程”示范村7个。
着眼于实,变废为宝,全面发力。在社会基本面环境治理上,西峡县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投资万元,与首创集团合作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垃圾吨,年发电量1.9亿度;每年出资万元,与深圳龙澄集团合作,建立健全“保洁员清扫—村组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一体化保洁机制,保洁员配备根据行政村人数按照3‰比例由龙澄公司配齐,人员不足的由乡镇补充,构建全域保洁一张网,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投资多万元,在全县16个乡镇建成了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场,实现了垃圾处理%。实现农村改厕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重在长治长效,落实落细。西峡县实施多元投入,破解乡村治理资金问题,有效降低治理成本。该县以乡镇为单位,为各村建立人居环境整治基金,用于日常整治开销及奖惩。对村、组、户分别按照元、元、元的标准,按季度予以奖惩;对“五大员”按照每月元标准予以奖惩。年,西峡县被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称号,太平镇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六部委授予“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称号。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治理模式,努力形成全民参与的大格局,让群众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让全县农村更净、更绿、更亮、更美。”西峡县委书记周华锋如是说。(张雨帆范亚康刘禾/文)
来源:中国日报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