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记党的好政策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尚杰

农民丰收节,农民是主角。

9月23日,在我省庆祝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新郑的红枣小镇,“50后”“70后”“80后”的三位老中青农民代表,敞开心扉话丰收。

67岁的李连成一参加完活动,就急着要赶回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村里这几天也在谋划丰收节的活动,想联合周边几个村,共同交流座谈,看下一步咋发展。”

在地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李连成对丰收有着别样的感受。粮食产量年年增加,每亩地产粮从斤、斤到斤,再到现在超过斤;村民从种蔬菜,到搞养殖、办工厂,再到“家家是股东,户户有工人”,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村子从偏僻落后,到医院、学校、宾馆、超市齐全……“这都是丰收”。

“丰收节是农民盼望已久的节日。”李连成说,节日里,农民串串门走动走动,盘算下今年的收成,谋划下来年的打算,让来年的丰收更有保证。

47岁的刘天华专门从商水县赶来。这位乡粮管所的下岗职工,年返回家乡成立合作社种田,结果种出“大名堂”:年作为唯一基层农民代表走进中南海,与李克强总理面对面交谈。

“庆丰收,不能忘记党的好政策。”刘天华说,近些年,惠农政策逐年增多,年,国家开始实行粮食托市收购,后来又提出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尤其是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三十年,更是让农民吃了“定心丸”。

在首个农民丰收节,34岁的王飞收获满满。在当天落幕的全省首届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大赛中,他斩获二等奖,并作为农民代表参加了我省的主会场活动。

王飞在初中毕业后,成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在家乡刘店集乡徐马庄村创办了“王飞家庭农场”,摸索出了“一年四季有活干、一年四季有钱赚”的经营模式,多亩地年收入近万元。

“能在农民丰收节上展示风采,让我备受鼓舞。”王飞说,这更加坚定了他扎根农村,当好新型职业农民的信心和决心。

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年龄,但却讲述着共同的期待、共同的喜悦。

9月23日,洛阳市民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品尝水果。张怡熙摄

给传统农业装上智慧“大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郭戈通讯员王风娇

农业信息服务遥感监测系统、高效节水灌溉设备……9月21日,在浚县王庄镇的鹤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采访,诸多科技感十足的农业基础设施令记者应接不暇。

作为我省首个以粮食生产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鹤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积极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助力鹤壁市取得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全省第一、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评估考核全国第一的佳绩。

46岁的陈学文是园区特色果蔬种植基地的大棚管理员,他介绍说,新布设的智慧远控系统通过对日出、日落时间及气象大数据的实时分析,可实现对大棚保温卷帘的自动开启和关闭,即使他不在现场,棚内植物也能获取充分的日照,遇上坏天气也冻不着。

在园区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基地,由中鹤集团研发的小麦种植基地智慧生态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节水灌溉,还可远程操作、一键搞定。

“目前,园区已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土肥沃、产出高’的标准化农田,全面构建起数字化、信息化减灾防控体系。”鹤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姚淇介绍。

9月24日,孟州市赵和镇西赵和村几名孩子在玉米挂前玩耍。金秋时节,该市25万余亩玉米喜获丰收。王铮张泽斌摄

绿色农业大有可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孟向东吴曼迪通讯员封德刘占锋

9月23日,西峡县的猕猴桃基地里,猕猴桃挂满藤蔓,弥漫着果香。

“每年的9月、10月是猕猴桃丰收的季节,路上卖猕猴桃的果农们随处可见,游客、客商络绎不绝。今年有了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里更是热闹得很。”西峡县丹水镇西湾村果农赵宗平告诉记者,他家里种了6亩猕猴桃,再过两个星期就可以采摘,按照市场行情,一亩地收入六七千元不成问题。

离赵宗平家不远处,是西湾村陈河坡猕猴桃采摘基地,来自郑州、许昌、平顶山等地的游客,前来体验一把田园采摘乐趣。

由于坚持标准化绿色种植理念,西峡猕猴桃早已名扬国内外。目前,该县猕猴桃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县级第3位。从种植到深加工再到生态观光农业,西峡猕猴桃正逐步形成三产融合的发展趋势。

“今年我刚种下了4亩地的猕猴桃,技术上有县里统一指导,还有这么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在带着走,销路不愁。”丹水镇黄坪村村民杜素娟对从事绿色农业充满信心。

9月23日,柘城县椒农在采摘辣椒庆祝丰收节。蒋友胜摄

欢歌阵阵唱丰收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胡巨成通讯员刘宏冰聂建武

9月23日一大早,大别山腹地新县泗店乡计河村的绿康源生态园内就热闹起来:舞龙的金龙飞舞,穿云破雾;耍狮的雄狮欢腾,双狮献瑞;锣鼓声声迎节日,欢歌阵阵唱丰收,十里八乡的老区群众早早就聚集在这里,信阳庆祝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新县县委书记吕旅自豪地说:“今年的丰收,对新县农民来说,有着更加非比寻常的意义。8月1日,省政府正式批准新县退出贫困县,36万老区群众终于摆脱了贫困。”

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富裕起来的农民,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水稻收割、九牛耕田、农夫拔河等竞技项目,不时引来围观群众的热烈欢呼。田野里、谷场上,捆稻、挑稻、打场、扬稻等传统农事场景,更是勾起无数人儿时的记忆。做豆腐、打糍粑、打铁、编草鞋等传统手工艺展示,引得人们纷纷拍照、体验。特地为游客准备的豫南小吃、特色农家宴、石斛长桌宴等特色美食,更让游客们大快朵颐、流连忘返。

丰收的喜悦弥漫在新县每一个乡村。在西河湾,在丁李湾,在大别山露营公园……农耕大赛场、农产大世界、农民大舞台,“农”味十足的各种节庆活动,与特色农产品展销、豫南农耕文化体验、乡土文化展示等巧妙融合,让山里的庆祝活动成为农村的嘉年华。

“我家今年收了10万公斤大棚蔬菜,早就销售一空了。”57岁的计河村农民孙绍平话语中满是丰收的喜悦,“多亏了党的扶贫好政策,俺农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啦!”

9月23日,灵宝寺河山苹果小镇吸引了众多嘉宾及游客,一起欢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段景波摄

红旗渠畔庆收获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任国战通讯员杨之甜

9月23日上午,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大门前,锣鼓喧天,唢呐阵阵,欢快的节奏令人振奋。首届红旗渠农民丰收节暨红旗渠稻田艺术节开幕,来自全国的近万名游客和当地农民朋友欢聚一堂,共享丰收喜悦。

红旗渠田园综合体展示区内,几名身穿劳动服装的工作人员,挥动手中的钎,用力推着小推车,真实还原了当年千军万马战太行、铁姑娘打钎等修渠场景,将人们带回到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在体验区,主办方特别增设“认领稻田、农耕体验”现场插秧活动,游客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插秧,亲身体验农民劳作过程。

在红旗渠渠岸的作品展示区,有林州农民的传统剪纸艺术、绘画作品,几名当地村民现场作画、剪纸,令不少游人纷纷驻足。

据了解,本次活动将持续到10月10日,其间还有戏剧演艺、特色美食节、庆丰收文艺汇演等活动,宣传展示悠久厚重的农耕文化和林州地方特色,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9月22日,安阳市殷都区都里镇杨家河村,康家洼种养合作社社员正在收获金灿灿的谷子。毕兴世摄

太行深处话丰年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虎成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永乐

9月22日,地处太行深处的省级贫困乡辉县市张村乡十分热闹——各村乡亲们早早地聚集到里沟这个偏僻的山村,欢歌踏舞庆丰收。

一大早,通往里沟的山道两侧,滚圆的柿子挂在树上,金黄硕大的梨果结满枝头,玉米、灯笼挂满门楼,热情的山民早已把太行农民丰收节暨张村乡美丽乡村旅游节活动现场挤得满满当当。

中午,近0人分享了丰收果实宴,火红的高粱和黄澄澄的玉米、熟透的大红枣做成的特色花馍,还有小灯笼似的柿子、香甜的红薯、软糯的土豆,配上独具山乡特色的地锅烩菜,大家大快朵颐之后直呼“过瘾”。

活动现场,张村乡各村对本地特色的农产品进行展示,吸引了城里的游客驻足购买。山前村73岁的张保印带来自制的红薯粉条:“这是自己家种的红薯做的,柔软可口,营养丰富,久煮不化,宜烹饪、耐保存。”

近年来,张村乡致力打造“红薯之都,温泉之乡,乡村旅游,新型能源”四张名片,为稳定脱贫、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