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西峡县 >> 西峡县美食 >> 叶姓起源
叶姓起源

中华百家姓起源故事-07-:46

关于叶姓的由来,《风俗通义》、《元和姓纂》、《通志·氏

族略》等姓氏书籍均有几乎相同的记载,“楚沈尹戌生诸梁,字子高,食采于叶,因氏焉”。由此可见,叶姓始祖为叶公子高,发源地在叶县。

叶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是春秋时楚国左司马沈尹戌之子。鲁定公十二年(楚昭王十八年,前),沈尹戌在与吴国军队打仗时战死,楚昭王封沈尹戌之子沈诸梁为叶邑尹,食采于叶(今河南叶县南)。《史记·楚世家·集解》云:“楚邑大夫皆称公”,所以沈诸梁就被称为“叶公”。

叶,地处楚国方城北端边缘,历来是楚国北进东拓的要冲,史称楚“方城外之蔽(蔽障)也”。楚共王十五年(前),与郑国毗邻的许(今河南许昌境)因不堪忍受郑国的侵扰,向楚国请求迁入楚境,楚国应允,将它迁到叶(今河南叶县南),许从此成为楚国的属国,楚国对叶地的控制就更加牢固了。楚康王三年(前),许灵公想从晋,许国大夫则坚决反对,许国虽然受到晋国打击,仍然不改其志。楚灵王七年(前),楚灭陈为县后,次年即迁城父臣民至陈,迁许(叶)臣民于城父,接着又迁方城之外的臣民于叶。楚灵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以其频繁的迁徙来强化对方城外楚国北境的控制。然而,其目的并没有达到,频繁的迁徙给包括叶在内的北部边境的人民带来沉痛的苦难,故“《传》言灵王使民不安”。楚灵王灭蔡后,又扩建陈、蔡、不羹三城,方城内外各地人民所受到的奴役剥削更加沉重。楚平王夺取政权后,为了巩固其统治,一方面“息民五年”,另一方面恢复陈、蔡,原被迁徙各地臣民又迁回原地,许也复归于叶了。楚平王五年(前),楚国担心晋助郑攻许,又把许从叶迁到析(今河南西峡)去了。许离叶而去,显然是楚平王对晋采取的妥协政策,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但叶地乃楚国北境重镇,楚国不会因许迁出就轻易放弃,故许迁出后,即改封给沈尹戌之子沈诸梁(叶公)。

上任伊始的叶公十分重视对叶地的治理工作,面对楚灵王、楚平王两朝对叶地臣民不断烦扰留下的烂摊子,叶公广开言路,虚心听取臣民的意见和建议,据说叶公还曾向孔子求教过治国的策略问题,《史记·孔子世家》载,楚昭王二十七年(前),孔子自蔡至叶,叶公态度恳切,向孔子问政。孔子答道:“政在来远附迩。”这件事影响很大,《论语》作了记载,其他文献亦有阐释。《论语》记孔子语:“近者悦,远者来。”《韩非子·难篇》解释说:“叶都大而国小,民有背心,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言使近民欢悦,则远人来至也。”孔子在分析了叶地的地理位置和当时的国内形势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只要叶地治理得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境外的人民就会投奔而来,归顺楚国。叶公接受了孔子的这一建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改善人民生活,政绩卓著。

对于叶公治理叶地的政绩,史书中记载较多、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就是他领导叶地百姓在当地兴修的东西二陂水利工程。东西二陂之西陂接古叶邑西南,方城一带群山的河水以蓄之,方二里,旱时可灌溉,涝时可防洪。东陂经澧河与西陂沟通,东西10里,南北7里,主要用于灌溉农田。据清光绪《叶县志》载:“叶有东西二陂,引澧水以资灌溉,并叶公所作,至今遗迹尚存,名水城。”

东西二陂是我国历史记载最早的农田小流域治理工程,比战国初年魏国邺令西门豹开凿的引漳十二渠工程早年,比战国末期秦人修筑的郑国渠早多年。被后人称为“召父”的西汉南阳太守召信臣和被称为“杜母”的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都是在借鉴叶公治理澧河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而在南阳兴修水利,取得卓越成绩,并深受百姓爱戴的。因此后人说:“南阳吏治,汉召杜二守称最,叶公实肇启之。史称召信臣兴水利,课耕野,有储集,号曰召父;杜诗修陂塘,灌田畴,比室殷足,民歌杜母。而叶县东西二陂并叶公创作,引其水,用灌田畴,今名水城。百姓赖其利,召杜盖亦师其意欤。叶公之政,即此可以概见矣。”

东西二陂建成后,叶邑周围数十万亩的农田得以灌溉,叶地农业连年丰收,成为楚国最富庶的地方,从而为楚国的稳定和强盛,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因此,叶公被称为“固楚之社稷臣”。

说叶公是“固楚之社稷臣”,还因为叶公在事关楚国存亡的关键时刻,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楚惠王十年(前)白公胜在楚国郢都发动叛乱,劫持惠王,杀死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等人,楚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在此关键时刻,在蔡地的叶公率领方城外之军队进入郢都,受到统治集团与国人欢迎。《左传·哀公十六年》载:“叶公亦至,及北门,或遇之,曰:‘君胡不胄?国人望君如望慈父母焉,盗贼之矢若伤君,是绝民望也,若之何不胄?’乃胄而进。又遇一人曰:‘君胡胄,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月以几,若见君面,是得艾也。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犹将旌君以徇于国,而又掩面以绝民望,不亦甚乎?’乃免胄而进。”国人视叶公如同慈父母或如同带来丰收年成一样,弄得是戴上头盔也不好,不戴头盔也不好,俨然一个“大救星”,为人们所热烈期盼着。本来要去支援白公胜的军队,也转而随从叶公去攻打白公胜了。白公胜孤立被动,当然很快失败。

事平之后,叶公受命以一身而兼令尹、司马两职,这在楚国是空前而绝后的。惠王赏叶公食田六百畛,以褒其功。在其佐楚期间,任贤用能,国力日渐强盛,疆域不断拓展,《战国策·楚策》说:“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向)”,叶公也因此威名远播。待国家稳定后,叶公却急流勇退,立即荐举原令尹子西之子宁(子国)为令尹,原司马子期之子宽(公孙宽)为司马,自己则返回叶地,终老于叶。他不迷恋高位,不贪图权势,足见其胸襟坦白,对楚国充满了赤诚之心。《古史》给叶公以极高的评价:“其存国之老,而不享存国之利,如是可以言仁矣!”

叶公的后裔为纪念祖上之德与祖居之地,部分改沈为叶,是为叶姓之源。因此,叶公沈诸梁又是海内外叶姓华人公认的始祖,而今天的河南叶县就是叶姓的发源之地。

祖地

叶县

叶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夏属豫州地,商、周为应侯国。春秋初,楚灭应置叶邑。春秋晚期为许国国都。战国中期为魏所据,于叶邑北置昆阳,秦置昆阳、叶阳二县。汉改为叶县、昆阳。晋至唐,二县时分时合。至唐废二县设立叶县。元、明、清属南阳府,年属南阳专区,年属许昌地区,年9月划归平顶山市。

本文摘自《中华姓氏中原寻根丛书》作者:李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