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关古街

冯凌民

“川原平旷觉天低,晓色波光一望迷。不识阳城何处是,烟云横锁水东西。”

诗中描述的阳城就是位于商南县东大门的富水镇,古称阳城驿,旧称富水关,因境内有从龙王沟、松树沟奔流而出的东西两支河水,夹道南下,滋润着这片富饶的土地,取两水相依、水源丰富之意。富水镇是陕西东大门,距县城10公里,与河南省西峡县、卢氏县接壤。全镇辖富水街、谢家店、桑树村、黄土凸、沐河、茶坊、马家沟、王家庄、洋淇、王家楼、黑漆河、赤地、湖田、油坊岭、龙窝、黄柏16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户,总人口人,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

富水是历史名镇,富水古镇之“古”源于多年前周王朝古鄀国的旧址,时称“阳城驿”,后来成为秦楚的分界,西汉称富水为“汉王城”,“阳城驿”是官衙传递信息之驿站,商贾云集之名镇。据县志记载,富水前身为自北镇,古有阳城驿,唐德宗时避司业阳城姓讳而改名富水驿,清代改为“富水关”,明清两代均在富水设立巡检司。其含义是,富水东西二河相序南流,取水源丰富之义。汉朝曾形成十里长街繁华景象。出富水驿即进入河南省境,其沿途亦设有诸多驿站。它们分别是商於驿、临湍驿、官军驿、曲河驿和南阳驿。

“富水关”这个名字从清初至今,穿越了三个多世纪沿用了三百多年,承传了十几代人,流传最久远最广泛,在当地乃至周边邻域百姓中已根深蒂固,无人不晓。富水关的老街道至今尚存,随着城镇建设的加快,老街的房屋建筑逐渐被新的楼房建筑所替代,正在慢慢的消失之中。

每到富水下乡,笔者都要到古街道走一走,在这儿寻找哪些深重的历史印记。据考证,明清时期繁盛的富水关古城,迄今长达二百余年,历尽坎坷,饱经风霜,虽已十分苍老残缺,但主体样式尚存。老城位于富水中心小学北院墙50米外约一里长的平地上,原有城墙围绕,东西南北四个大门。每个城门外都有一棵参天古树(东西为槐树,南北为栎树)傲然挺立。西、北方的“守门树”早不复存。南门外那棵栎树,建国后,只是下段主杆树中腐朽,被人烧空或掏空,但其枝叶依然繁茂,显露生机。可惜的是于年下半年被伐。如今能看到的只有东面的古槐了。它巍然屹立于街东头老爷庙院内,郁郁葱葱,遮天盖地。富水古街由城中央贯穿东西,街道两旁是清一色旧时徽派砖瓦结构的民房,古朴大方。民间仍流传着“东西二槐,南北二栎,三步大石桥……”这样的富水关昔日街容街貌的清晰回忆。

富水古街东西一里多,街道西边的一口水井至今尚存,水质清澈甘甜,水源丰盛,人们每天还在使用着往日打水的辘轳。走在街道上,看到这些残留下来的明清古建筑时,就不由得想起商南老西街的景象。

街东头的火星庙、阳城戏楼已不见踪影,但一棵高大的古树高高地竖立的4米多高的土凸之上,树体高大古朴,主干4米处分七枝,向四周张开,构成硕大的树冠,整个树高25米,枝繁叶茂,树干粗壮,4至5人方可合抱。四周用砖墙围护,除西边是直立的砖墙外,其余三面是呈半圆形的砖墙塔楼式围护着,树干上挂有林业部门的保护牌,上面缠满了红布。据当地上年纪的人讲,此树当地人叫黄药树,树龄大约多年,以前在火星庙院内,火星庙在树的前面,有正房三间,厢房多间,从前是镇农技站的办公场所。对面是戏楼,每逢古历二月二、四月二、冬月二富水街遇会,火神庙门前最繁华,放电影、搞演出等大型活动都在这儿举行。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文革期间庙宇被拆除,現在只留下了这棵古栎树,它也是富水关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栎树为落叶乔木,树皮暗灰色,纹浅纵裂;叶椭圆,周边如锯齿,果实卵球状。此树扎根较深,生长较慢,抗风、抗旱、抗污染、抗尘土能力较强,耐瘠薄,寿命长,木质坚硬,树高可达二十米以上。

富水古街,一条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的老街,但也是一处即将消逝的老街,其文物古迹值得完好无损地保护并加以修复。

(冯凌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47.html